网站导航
厚积薄发创佳绩 稳健经营竞风流
kaiyun官方网站下载
厚积薄发创佳绩 稳健经营竞风流

  江西赣州,猪少粮缺,但鲍洪星所领导的团队白手起家,在这块“沙漠化”的土地上,把名不见经传的双胞胎打造成一个响当当的饲料品牌。旗下现有近

  清代作家蒲松龄有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998年双胞胎改制之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只有区区40万元股资。鲍洪星积极探索股份运作的新途径,采取“10送10”、“10送7配3”、“竞价发行”、“溢价发行”等多种增资扩股形式,将股份扩大到660万元,募集现金550万元。“一些股东拿出了全部家底,甚至借债购买股份,可以说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了公司。”此后,他带领团队不分昼夜辛勤劳作,整合优势资源,建立激励机制,打造精英团队,全力开拓市场。2004年以来,双胞胎乳猪料利剑出鞘,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在部分市场的占有率甚至超过了80%。双胞胎品牌形象逐渐深得人心。

  不过,双胞胎也并非一开始就做猪料。2004年之前,双胞胎的经营重心是禽料,量大利微,广种薄收。2001年,鲍洪星作出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主动放弃优势显著的禽料市场,转而进军并不擅长的猪料市场。为此,他对公司的组织构架、资源配置和分配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第一,将营销部一分为二,成立猪料营销公司和禽料营销公司;第二,重新配置资源,将80%的人、财、物配置到猪料;第三,将考核的权重向猪料倾斜,工资和奖励与猪料进行强挂钩……事实上,这次主动放弃,为双胞胎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谈及未来,鲍洪星甚是意气风发:“双胞胎到2014年要打造1000万吨的平平台,1000万吨就是300个亿,这样就可跻身世界饲料企业的第一方阵。”未来尚待验证,但双胞胎今天的成功无疑是令人瞩目的。

  记者(以下简称“记”):猪价越好,猪料越好卖。咱们先谈谈猪价的走势,现在全国猪价还是以跌为主,有人预测跌到4元/斤,您怎么看?

  鲍洪星董事长(以下简称“鲍”):猪价现在的走势,还是相对正常的。像06是低潮期,07是恢复期,08是高峰期,现在09肯定又是低潮期,掉价是必然的。整个周期大概就是母猪的整个生产的全部过程,长度正好三年。但是怎么形成的呢?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推波助澜的重要的因素就是散户,猪场相对来说比较理智,也比较聪明。

  我现在感觉,第二季度猪价很可能跌破盈亏点,要杀不少母猪。猪场基本都有动作了,比如说加大淘汰力度。他认为行情不好,提早就把繁殖性能不好的母猪淘汰了,本来打算淘汰20%,现在淘汰35%到40%,甚至全部淘汰了。不过,现在大家也比较会反季节,后备母猪的价格、种猪的价格下来以后,大家抓后备母猪的积极性很高,好多人都在反其道而行之。按照他们的盘算,最低潮的时候,开始培育后备母猪,一年后正好碰上生猪高峰期。这部分人是比较聪明的,做了这么多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懂得判断波谷波峰。但是一些散户就很可怜,他们看不到这个规律,所以每次都是凑热闹,猪市在4.8元/斤的时候不冲进去,到10元/斤反而要养,总是在最高点拼命养,一看到行情不好,马上就撒手,往往就亏钱。

  鲍:去年是155万吨,猪料占了93%,而在猪料的销售比例中,猪场料占到了三分之二,散户料为三分之一。乳猪料50万吨,浓缩料30万吨,这80万吨比较有技术上的含金量,代表了双胞胎的竞争力;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小猪料,这是个膨化料,就小猪料这一个配方,我们一个月就可以销售10万吨。

  鲍:广东省内我们有三个工厂,湛江、三水和韶关,后面两个是新盖的,都投了三千万。三水工厂现有月产16000吨,湛江的月产量也达到了15000吨,销售区域就在工厂周边;韶关工厂10000多吨。梅州这一块,我们想建厂,但是找到好的投资位置很困难,所以一直还都是从赣州拉过去。我们的猪料在华南地区很好卖,今年3月份,双胞胎在广东的猪料销量达到了4.5万吨。所以,今后我们的很多投资都要放在华南,主要投放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目前,三水、湛江正在上二期工程,我们还准备在东莞建个四、五十万吨的大工厂。

  鲍:进入广东之前,市场培育有五、六年的时间。好多年前我们在肇庆这一带就开始卖猪料,都从赣州拉过去的,月销量只有600~800吨左右。我们以前不敢去广东,为什么呢?以前我们只做散户,双胞胎乳猪料的浓度很高,需要1:4泡水,特好,皮红毛亮,不拉稀,长得快。但是进猪场自由采食不行。最近这两三年,我们根据养猪业发展实际,业务方向有所调整。2008年我们推出了“4206”模式的养猪计划,专对于猪场,我们的猪场系列饲料,如哺乳母猪料、教槽料、猪场乳猪料和小猪料等都做得很好了。我们近两年加快建厂的进度,就是因为进入猪场的条件已经很成熟了。

  鲍:大型猪场的饲养格局不可能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猪在50斤以前使用商品饲料,50斤以后用预混料配料。但是,对于近年来蒸蒸日上起来的中小型猪场和专业户,由于规模有限、原料行情波动频繁且质量难把握,再加上信息闭塞、技术缺失,因此自己配料的能力不够,只能全程选用商品料。因此,商品料的发展速度会大大加快,而预混料的市场占有率会不断萎缩,但商品料不会完全取代预混料,商品料与预混料在市场上是一个竞争并存的关系。

  无论市场是变化的还是不变化的,对双胞胎来说都是机会,因为我们有“薄利多销,微利经营”的理念,因为我们在猪的各个生长阶段都有金牌产品,而且这些金牌产品一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双胞胎4206模式”。在大型猪场,如果在50斤以前选用商品料,我们的“420模式”有优势。而在中小型猪场,“双胞胎4206模式”更是优势巨大。

  记:我们换换脑子,换个话题,谈谈销售,在销售团队的建立和网络管理上,您的思路与方法是什么?

  鲍:我们公司很看重营销,但也非常不重视营销。怎样重视呢?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做营销,几个副总裁都是管营销的,营销部门一把手都由老总出任,把营销工作摆在前所未有的地位。但话又说回来,我们公司不完全依赖他们。每位公司的老总分分钟都可以调换。说到点子上,我们不靠个人打天下,而是靠团队、靠产品。比方说,一位老总突然要走,甚至要带50个人走,对双胞胎的影响微乎其微。我的客户一个都带不走,因为我的产品性价比很高,客户肯定要我的货,何况我的客户全部专销。另外一方面,他们都有专销奖,都跟经销商建立了联盟。

  鲍:两年以前是比别的企业大得多,散户有散户的特点,他们要赊账、要配送、要完善的服务。当时经销商起了两个作用:一个是配送的职能,一个是赊销的信用社职能。这就决定了经销商的作用很大,是无法替代的。所以我们也鼓励他们多赚钱,保护他们的利益。但是现在做猪场就完全不同了,散户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你说涨就涨,你说跌就跌。猪场老板相较之下更精明,更关注市场走势,消息更灵通。你要想多赚他们的钱,几乎是不可能的,对猪场只能做到物美价廉。

  鲍:我们的营销不是单独割裂开来的,而是把技术、农民的需求镶嵌在一起。就像“4206”模式:4公斤的教槽料加上20公斤的保育料,再加上6包小猪料,这个猪就能够长到240斤。技术上在每个片段都做得好,保育料做得很好,小猪料也做得很好。我们的营销就把这些单个阶段组合起来,变成一个“傻瓜模式”,就是可复制的标准化,就是去验证,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

  所有的业务员,我们不需要很高的文凭,只要吃得了苦,就按我们所教的,做几个证明。一个是4公斤教槽料加上20公斤乳猪料,猪苗能长到46斤。28天的断奶小猪往往13斤左右,但是到了60日龄的时候,吃完我们的“420”,就可以净长33斤,成本大概95元,等于每长1斤猪是2.88元钱。我们的业务员首先要证明:2.88元钱能长1斤猪,又不拉稀,皮红毛亮。还有一个证明是46斤的小猪用5包小猪料,猪苗贵的时候我们推荐用6包,现在便宜了,用5包就可以了。105天就能够长到210斤。1包料100元,5包500元,假设猪苗是300元,总共就800元,成本还不到4元/斤。现在我们把母猪阶段也加进去,往前延伸了。哺乳母猪料就证明初生重3斤2两,25天断奶,能达到16斤以上。我们测了超过1万个数据,有非常明确的参数,非常好的方法去支持、检验这三个事情。

  鲍:我们的经营销售团队建设其实很简单,老业务员往往不要,过了2、3年如果升不上去,变成老油条的话我们也不要。像新业务员进来,马上就是7天的培训,产品介绍、企业规章制度、薪酬制度、差旅费制度等等,所有该讲清楚的边培训边考核。然后把新人放到最好的团队,去最好的实战培训基地,跟一个指派的师傅学习半个月,之后就能独立工作了。

  鲍:现在我们一个月大概用赖氨酸1000多吨,维生素100多吨,豆粕5万吨,玉米11万吨;今年我们想做260万吨猪料,大概要180多万吨玉米,量很大,价格就相对便宜;而像微量添加剂,一部分招标,价格下来很多……三月份原料涨价,很多企业被迫涨了两次价,我们还有接近20万吨玉米在船上走,鱼粉、豆粕、玉米、氨基酸都备好了,很便宜。有足够大的原料储备,我就可以你涨我不涨,也可以你涨5元,我只涨3元。而且,我们的采购非常讲信用,在东北的口碑尤其好。凭信用额度,我们大家可以延后一段时间才付款(给供应商),比如说添加剂、包装袋分别在30天和45天后付款。企业运营不需要更大的流动资金。公司规模大,采购、制造、财务、管理、营销的费用较低,有优势,现金流也很充足,就能做到薄利多销。

  三年前,我去问农户我们的料如何,他们说质量没问题,就是太贵。这几年我们就是解决太贵的问题,现在双胞胎的产品质优价廉,没有不好卖的。

  鲍:再往上延伸我感觉有点风险,不好控制。我们还没有那种专业人才,不具备专业能力,像玉米、豆粕期货我们都持谨慎的态度。其实,我们不必凡事都做到极致:我的原料采购成本比南方便宜一点就行,比竞争对手强一点就行,比如玉米便宜30元/吨,加上另外的费用又较低,算起来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记:在项目资金管理这一块,比如建厂,按照广东的规律是自有资金解决固定资产部分,买地,买设备,建厂,然后是抵押贷款。双胞胎是如何来解决的?

  鲍:我们都是自己的资金,银行里面有2亿存款。去年建了8个工厂,没有一分钱贷款,资金很充足。现在银行授信8个亿贷款,但根本用不着。在国有体制和非公有制企业并存的市场体制下,至少5年内,非公有制企业依然是短贷长投,这样的形式存在各种潜在危险,搞不好就是饮鸩止渴。一旦银行不再续贷,企业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记:在原材料波动和成本为王的背景下,很多企业近几年开足马力,研究工艺创新,尤其是新原料选择和开发利用。双胞胎每年的科研投入大概是多少?科研的着力点又是什么?

  鲍:我们每年大约投入五六百万,去年一吨拿出4、5元,因为我们研究的范围很小,就是猪料,投入不算大,但非常聚焦。主要研究品种优化,比如说重点的酶制剂,这块有很大的潜力,可提高生长速度,降低料肉比。也研究工艺改进,像我们的膨化设备是非常专业、独特的,效率很高。打个比方,电脑有DVD播放设备,如果我们把这个功能单独拿出来,做成随身听,使用肯定更方便,效率更加高。我们猪料也是这样,跟猪料生产无关的东西全部去掉,把最精华的部分比如说粉碎、膨化、制粒,全部拿出来,进行放大。工艺研究我们花了很多心血。

  在饲养模式上,我们从始至终教导农户先进的养殖手段。比如保温,天气严寒时,我们教农户垫一把稻草,挂一个灯,上面盖一个薄膜,甚至就是墙上钉一个保温灯、挂一帘彩条布,这些“傻瓜化”的东西我们都归纳总结出,推广出去。帐我也算出来了,一天160W,电费一个月一头猪就四、五元。如果不采用,猪就容易受凉、拉稀、冻死,死了一头就等于少了几百元。能这么说,我们做研发的方法是比较活的,不是非得研发什么高新技术,对于农民这个不现实。象我们引导猪场用“傻瓜化”的方法做好保温,除了电费以外,其它的都可以就地取材,既省钱又有效。现时,还教导养户喂好饲料,搞好卫生,养猪就上了一个台阶,比原来就强多了。

  鲍:双胞胎是按现代企业股份制来组建的,刚开始创业是10个股东,现在是三四十个。从整个人力结构资本来讲,副总以上的集团管理干部有100个左右,有20家子公司。双胞胎一向以绩效为导向,像我们抓绩效文化,就是以绩效为导向。特别是营销,反正干得好的升官发财,不好的就退。我们中高层都是以这个为纽带,不用回避。每个人都为自己干,不为别人干。大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实,我们整个核心点就在这里,很好地体现了公平,我们的权责透明,公司的销量、利润、决策都是透明的。

  鲍:文化即性格,我们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勤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畜牧行业工作,本来就应该有迎难而上的精神,要多干实事,少说大话。第二,廉政。我们反复倡导“反腐倡廉”,像我们都用自己的钱买车,公司不管,而且严格规定,跟公司无关的不能回公司报账。第三,公平。别人送礼我们坚决不收,下级也不能给上级送礼。有一个细节挺有意思,一帮同事出去吃饭,一般都是谁“官”大谁买单。大家就凭能力和业绩晋升,而不是旁门左道。

  鲍:我现在不光跟自己,跟股东们也说,公司现在要发展,还要在我们退了以后,仍可以越做越兴旺,这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也许再做三、五年,把接班人赶快培养出来,我们就退到董事会层面了。彻底退出是不可能的,操作层面可完全由经理人去做,但是决策层面、战略和发展趋势,我们撒手不管,肯定是不对的。现在我们正依据公司发展需求,确保人才结构均衡,把人力资源打造成双胞胎的第一资本和财富,尤其在操作层面多培养人才,让他们接上手。

  记:从饲料业开始崛起,到专业化的比较优势,再到市场的行为能力慢慢地加强,我们有时不得不谈到“扩张”两个字,您是怎么理解扩张的?

  鲍:企业最大的风险就是投资错误。如果你搞错了,几千万可能就打水漂了。我们基本投资的理念就是先有市场,再建厂,这样就万无一失。首先验证产品是对路的,然后评估市场容量,到时候建厂,这个量马上就起来。2007年11月3日,我们在海南买下琼州饲料厂,之前每年只有3千吨,从南宁发过去,运费就要125元/吨。这几年海南发展比较快,我们评估后,决定把厂建起来,2008年3月28日投产,到9月份就上了1万吨,一年就把整个厂的投资所需成本收回。

  鲍:我分析过一些多元化的案例,包括行业内著名的企业,经常琢磨它们的战略和战术,结果发现我们正有意识地规避多元化。坦白讲,我对多元化根本不感兴趣。有些好心人建议我拓展业务空间,在饲料以外的项目上搞一些尝试性、试探性投资,比如搞房地产,做钨矿、稀土。我一概婉言谢绝。多元化经营是一个陷阱,再简单的业务若企业不熟悉,不是力所能及的,在竞争中难有立足之地,一旦陷进去反而难以自拔。我绝对不做自己不存在能力做的事,哪怕是一块金子摆在眼前,我们也不贪。

  其实,总结双胞胎这几年所走的路,首先就是专注。因为专注,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把事情说明白、说透。我觉得,双胞胎就是做饲料的命。多元化看上去很美,但不适合。现在我国饲料市场还有很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如果把市场占有率提升到5%,就够我们好好奋斗了。

  不过在产业链方向上,我们有一个尝试,在安远投了2700万,建了一个祖代猪场,从北京育种中心引进了1700头母猪。这个我们分析了几个原因,觉得应尝试:第一,养猪本身还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第二,现在土地资源慢慢的变少,我们有必要为未来发展提前储备;第三,猪场可以消耗饲料,我们的部分饲料能自己消化。另外,我们也想通过猪场总结出一套养猪模式,但以猪饲料为主,养猪为辅,这一点不会变,我们绝不会用超过5%的精力和财力去做猪场这件事。不瞒你说,我很怕养猪。一方面防疫上容易出问题,另一方面猪价波动太大。反过来看,做饲料还是很幸福的,养猪太难了。

  记:谈完扩张和多元化,咱们再谈谈一个老话题,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竞争模式会不会因此有所改变?

  鲍:我认为,生猪周期对我们行业的影响比金融危机要大得多,至少是七三开。金融危机对小企业来讲,能够说是灭顶之灾。但是对大企业来讲,未必不是个机会,你看大企业有资金、有技术,去年多数都是强劲的增长。小企业就非常痛苦了。通货膨胀的时候,它没有钱,也贷不到款,就算知道原料明天又要涨了,也没有很好的方法。再说,小厂采购,一两个人跟所有品种,能够腾挪的手段非常有限。采购弱势,营销赊账,生产制造又没有优势,他们的竞争力肯定越来越弱。

  这段时间我们收购了几个厂,每个厂我都亲自下去调研,到厂里面住一个礼拜,从销售、采购、财务、资金、品管、技术、生产制造、管控模式、管控体系,深入观察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我一个个找员工聊天,看数据。有一家公司,一吨鸭料的制造费用134元,饱和程度却只有50%左右,老板还丢了4千万资金进去。从这些点我们大家可以判断,规模化、集团化的企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未来几年,我觉得一定要练好“身体”,储备大量的现金,随时准备收购。

  记:也就是开始做扩张的准备,小厂的困境其实可以概括为资金难、技术难、团队难。

  鲍:所以我们这几年的基调就是加快发展,积极建立 “傻瓜化”的经营模式,把这五个部门一端过去,新厂就建起来了,一个月就能走上正轨。我斗胆预测,未来几年像六和、温氏、海大,还有我们,肯定会爆炸式地增长。温氏历经近30年的磨练,横跨三大板块,包括猪禽种苗,饲料生产,再加上生猪、家禽,“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转得良好,资本最大化这一块解决得很不错。以后要是把屠宰环节做好,我们所有饲料企业跟六和、温氏相比,差距可就是几个档次。

  鲍:如果是小企业,还是不要分散资源,包括一些大企业,别老想着多元化,其实一辈子能够做好一件事情就很不错了。就算你有几个亿,说实在也做不了什么样的事情,何况很多大企业翻起家底没多厚,但是又卖兽药,又养猪,又搞房地产。很多企业战线拉得太长,结果给拖死了。其实我们农牧企业还是小本经营,我建议一定要增强抗风险能力。没有强大的实力支撑,就不要什么都搞,一旦危机到来的时候,而且几个点同时着火的话,你就完了。做企业就应当有任凭风高浪急,我自岿然不动的心态。走专注、专业之路,机会还是很大,今天小未必以后小,路要走对了,未来肯定是爆炸式的增长。像我们短短5年时间,成长得多好,内功练好了,资金做好了,风险控制好了,模式又对,社会大环境如果不发生大变化,前景一片光明。

  更多

  1、粪污主要有哪些形态? 粪污的形态根据其中的固体和水分含量进行区分:直观上,粪污主要以固体和液体两种不同形态存在;如果按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商品竞争的日趋激烈,标签已成为公平交易、商品竞争的一种重要形式。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动物和人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