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猪周期玩转手册
新闻资讯
猪周期玩转手册
2023-12-27 新闻资讯

  猪周期的本质是利润率的周期,是在利润率预期的驱动下,养殖主体、产业资本的进出,有着非常明显的资本属性。

  肥猪出栏:指的是猪长到了屠宰重量,可以上市销售。在养猪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最难的要数适时出栏,出栏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全程放养的需1年左右出栏,半放养的需8-10个月出栏,全封闭饲养的一般5-6个月即可出栏。

  存栏生猪:指一定时点的全部生猪饲养头数,比如公猪、母猪、仔猪和育肥猪的饲养头数,反映了生猪的饲养水平指标。生猪存栏量是国家确定生猪收购指标的重要依据。

  能繁母猪:指产过一胎仔猪、能够继续正常繁殖的母猪,也就是正常产过仔的母猪,不包括后备母猪。基本标准为体重达到成年猪体重的70%以上。

  能繁母猪存栏量:能繁母猪指达到生殖年龄而专门留作繁殖用的母猪,一般指8月龄以上的繁殖用母猪。

  三元猪:三个品种的猪杂交培育的品种,国内会利用长白猪和大白猪培育二元杂交猪,然后由二元杂交猪和杜洛克猪培育三元猪,因此三元猪也被称为杜长大,具有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三元猪又分为外三元,内三元,土三元。外三元就是三个品种都是国外引进品种,内三元就是这三个品种中有一到两个我国的品种,土三元就是说三个品种都是我国地方品种。

  猪粮比:猪粮比指的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当猪粮比在6:1的时候,刚好处于盈亏平衡点。也就是说,当投入6斤玉米(饲料的原料)的钱换不回来卖出1斤猪肉的钱时,就会亏损。猪粮比越高,说明生猪的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不正常。

  猪粮比价:据《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文件,如果当前国内的猪粮比价已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中央和地方将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PSY:是指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是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

  RSY:单头母猪年投资回报率,是指锁定所有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后母猪产能和效益的数据模型,是猪场生产经营的核心和本质

  自繁自养模式:重资产模式,如牧原股份。集科研、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为一体的生猪产业链。

  公司+农户模式:轻资产模式,如温氏股份。养殖企业与农村合作社合作,企业来提供小猪,技术,饲料,医药,农户进行养殖,得到代养费的运作机制。

  养猪周期:从补栏育肥到生猪出栏,需要短则需6个月(直接补栏仔猪)、长则接近10个月(补栏能繁母猪)。

  生猪压栏:指猪农认为猪价可能上涨产生惜售心理,生猪已达到出栏体重却继续饲养,期望获得更高的利润。

  二次育肥:近几年新生的一个名词,意思是养殖户购买正常出栏的240斤~260斤左右的健康猪再次育肥,将其养到350斤左右甚至更大的重量。二次育肥中最主要的模式是大型养殖集团把一定体重的生猪批发给资金量相对较大的养殖户,这些养殖户续养一段时间后出栏,赚取差价。

  猪周期遵循着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生猪养殖盈利-生猪产能扩张-生猪供给增加-生猪价格下降-生猪养殖亏损-生猪产能收缩-生猪供给减少-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的循环规律,周而复始。

  当前猪肉的总需求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决定周期的就是供给,普通商品供应对价格的反应是实时的,生猪供给则不一样,主要由于养殖时间非常长,生猪供应量的增加需要很长时间。

  母猪出生后一般育肥 4 个月成为后备母猪,后备母猪育肥4个月成为能繁母猪。而后,能繁母猪妊娠4个月生出仔猪, 仔猪育肥6个月成为生猪后才可出栏。从新生母猪到生猪出栏需要 18 个月左右,补栏后备母猪到商品猪出栏需要14个月,从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到商品猪出栏要10个月,这10个月就是关键周期,养殖户是根据当前生猪价格安排母猪存栏规模,而母猪存栏规模,影响的却是10个月后的生猪供给,这就存在一个很大的时间差。

  猪肉价格高刺激养殖主体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到很低打击了养殖主体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

  波动来自于追逐利润下养殖主体与产业资本的进出,产能调节的滞后性进一步加剧了周期波动。

  如果对未来的盈利水平感到乐观,或者是预期未来利润率较高,又可承担当下的风险,生猪养殖主体便会扩张产能,反之,就会收缩产能,并最后导致了生猪的实际价格的波动。只有生猪价格上行和下行周期有明确的开启信号后,养殖户才会进行补栏或者去化,这会造成周期进一步强化。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猪周期。

  猪周期是由人性引发的产能摆动(空间上)与猪繁育时间导致的生产时滞(时间上)构成的。

  在盈亏的引导下,行业形成了产能的超额扩张与收窄,产能与产量间存在猪繁殖时长的时滞,从而构成了周期的长度。其中,最核心的环节是猪价-盈亏-产能三个周期的传导,其中最关键的是盈亏对于产能的传导,这是优胜劣汰的体现。

  按猪价:上行+高位(约 20 个月左右)+下行+磨底(约 20-40 个月);

  即每轮周期在 40-60 个月,即构成了我们一般所说的 4 年左右猪周期。当然,每一轮并非是 4 年,尤其是低价-亏损-去产能时期在各轮差异性较大,原因主要在于猪价-盈亏-产能之外的因素影响造成了其中传导过程的加速与延长。

  从猪价周期来看:以高点作为每轮猪周期的边界。按上行、高位、下行、磨底进行拆解,周期上行+高位时期在 20 个月左右,这一期间基本能够对应新生二元母猪传导至育肥猪出栏的约 18 个月时期,通常母猪的补栏起点晚于猪价上行时点,加之产能补充至供需均衡也需要一定时期,从盈利期在 30 个月左右来看这一时长,补栏至均衡时期在 1 年左右,当然产能的补充在盈利的驱使下,是具备惯性的,故而往往出现超额补充产生供需的再次错位,这也是人性的体现。下行与磨底时期则由于外部因素的介入,而差异较大,最短在 20 个月左右,最长则达到 40 个月以上。

  从盈亏周期来看:2006 年-2021 年间,我国猪周期盈利时长都在 30 个月左右,盈利期间的自繁自养平均盈利水平在 2006 年以来的各轮分别为 265、294 与 421 元/头,非瘟期间则高达 1670 元/头。亏损时间基本短于盈利时长,且差异化较大,2009-2010 年期间为 15 个月,由于这轮低迷期中间出现了猪价的显著反弹,故而期间平均并未亏损,期间最深亏损为 125 元/头,2018-2019 年期间为 13 个月,期间平均亏损为-28 元/头,最深亏损为 326 元/头。2013-2015 年期间则较长,为 26 个月,期间平均亏损为 21 元/头,最深亏损为 305 元/头,此处亏损时间包含了期间由于猪价反弹带来的盈利时段,这种反弹只能带来盈利改善,而无法实际转变盈亏周期所处的位置。

  从产能周期来看:补栏阶段与盈利阶段和去化与亏损阶段有着较好的对应,即补栏阶段通常在 30 个月左右,去化时长差异化较大。每轮产能周期引起猪价反转向上或向下的幅度,以及各轮的补栏以及去化效率则差异性较大。

  影响猪周期的因素很多,核心因素是养殖利润,猪周期还常常伴随着猪疫病,影响周期波动,这一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传导到猪价波动上。

  猪价从底部启动的原因,一般是重大外部事件冲击和行业深度亏损带来的产能去化。重要事件如动物疫病、行业政策等外部重大事件对周期的开启和波动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规模化程度加深,猪周期已呈现反转前磨底期拉长,周期内波动加剧的趋势,但是当前规模化程度仍然是粗放式的规模化,成本尚未收敛,盈亏差异大,盈亏向产能的优胜劣汰规律没有到钝化的时刻。

  1)2006-2010 年周期:自然周期演变到 2006 年,猪价已经在低位,而蓝耳病(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全国爆发,由于养殖户抗风险能力较弱+缺少防控经验,2006 年养殖产能特别是散户产能,下降幅度较大。根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2006-2007 年年出栏 500 头以下的散户出栏量占比下降了 7 个百分点。由此带来了 2008 年生猪供给短缺,最高价上涨到 17.44 元/公斤,大幅超过以往周期。其振幅达到 193%,同样大幅超过以往周期。

  2)2010-2014 年周期:本轮周期的特点是下行期很长而上行期较短,其 17 个月的上行期在历次周期中倒数第二,31 个月的下行期在历次中最长。主要有两个原因,1、2010年产能去化并不完全;2,由于规模化的提升,行业养殖技术的提升,能繁母猪效率上升较快。因此带来了 2012-2014 年生猪价格持续磨底,也正是因此 2014 年产能去化比较充分。

  3)2014-2018 年周期:本轮周期是在产能去化较为充分+环保政策加速散户退出的背景下演绎的,周期高点再创新高,猪价达到 21.20 元/公斤,振幅达 110%。完整周期历经 4 年左右,上行下行周期长度基本一致。

  4)2018-2022 年周期:本轮周期是在产能大幅去化+非瘟疫情去化全国产能的基础上演绎的,由于 2019 年全国产能去化过于严重,最高时点达 40%以上,因此造成了 2019-2020 年的超高猪价,最高达 40.98 元/公斤,远超于以往周期,振幅达到 280%以上。在长度方面,下行拐点已经确认为2021年 1 月份,因此上行期长达 32 个月。

  5)2022 年以来:本轮因为波动大耗时短,也可以归为上一周猪周期里的小周期,本轮周期首先经历 2022 年下半年猪价的大幅震荡,是由几个方面的问题造成。1、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国部分地区经济活动受阻,造成需求的大幅震荡,从而使得部分地区供需出现暂时性错配;2、养殖户出现集体性压栏、二次育肥群体大量收购肥猪,造成了短期的供给失衡;3、生猪疫情造成的产能去化效果逐步在 22 年下半年体现。2023 年 1 月到 11月,猪价持续低迷,主要受两方面影响:1、宏观环境影响下居民消费意愿偏弱;2、前期二次育肥养殖户逐步释放供给,叠加养殖户正常出栏,供需关系回归基本面。8 月份以来,猪价冲高回落,主要由于天气转冷,猪肉消费季节性恢复,但从供给面上看,目前生猪供给仍然处于偏多状态,未来几个月供给仍然有望持续增长,从而使得猪价持续上涨的概率较小。

  按照本轮的走势,前四轮周期的部分时间时间维度的规律已经失效,还是要回归到利润与产能周期上。

  1、周期运行时间及价格信号对判断猪价的底部及定位猪价高低点区间的指示性较强。

  ①每轮猪周期4年左右。每轮生猪低点均价位于为9-12元/公斤区间(多在10元/公斤附近),且低点有逐步抬高的趋势。前三轮猪周期猪价在10-20元/公斤区间波动,近两轮波幅显著增大,这背后取决于产能去化程度。

  ②每轮猪周期的猪价底部为一个区域,价格底部区域呈现头肩底形态。第一个低点价格多在12元/公斤,猪周期价格的底部多出现在4-5月份,高点在12月。

  ③仔猪的底部位于20元/公斤附近,猪肉的底部位于15元/公斤附近,底部逐步抬高。新一轮猪周期仔猪及猪肉价格均高于前期底部价格。

  ④猪粮比多在5-10之间波动(对应收放储启动点),猪粮比的底部位于5附近,一般猪粮比低于5预示着猪周期的底部。新一轮猪周期目前已有四次猪粮比低于5,均是阶段性猪价底部。

  2、生猪供应周期决定了价格周期,对应着能繁母猪的产能周期决定了猪价周期,10个月前能繁母猪存栏和当期猪价呈现负相关关系。能繁母猪存栏这一指标可作为预判猪价的先行指标。能繁母猪决定了较长周期的供给,决定着猪价的中长期走向。而二育、压栏改变了出栏节奏及出栏体重,影响了中短期的供给,加剧了猪价短期波动。2021年以来的周期正是因为二次育肥,打乱部分周期固有节奏。

  展望新一轮猪周期,能繁存栏的恢复使得长期猪价承压。但二育及压栏改变了中短周期供应释放节奏,加剧波动幅度和频率,大周期里增加了小周期,季节性需求节点的兑现预期增强,急涨急跌增多。

  本轮小周期从2021年10月份开始,截至到2023年11月份,维持的时间超过2年,如果按2018年5月以来的大周期算,至今5年多,目前仍然处于磨底阶段,2023年全年猪价低位运行。

  1) 上行周期缩短,从2022年4月份到2022年10月份,仅持续了6个多月的时间。

  2)行业亏损期拉长。以自繁自养生猪盈利作为参考,截至到目前本轮周期亏累计亏损期超过15个月,累计盈利期仅5个多月,亏损期显著长于盈利期。

  现在随着规模企业的占比逐步提升,他们对于亏损的忍耐程度和能力都更高,同时又因为他们可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从而财务杠杆能够达到很高,因此周期底部磨底的时间也可能有所延长。

  1、仔猪价格持续处于成本线 月份以来由于猪价持续走弱,叠加仔猪需 求季节性减少,仔猪价格短期快速下行,当前 15kg 仔猪价格为 20 元/kg 左右,已低于成本线,标猪和仔猪价格双低,周期底部渐近。

  2、猪粮比价接近 5:猪粮比价是衡量我国养殖行业盈利及亏损的重要指标,当 猪粮比价小于 5 时会触发生猪一级预警,说明养户当前亏损情况严重,截至 10 月末,猪粮比价仅为 5.56 接近底部区间。

  3、淘汰母猪价格跌至低位,淘汰数量提升:当前淘汰母猪价格跌至历史低位,同时 10月淘汰母猪数量有所增加,说明养殖户当前亏损严重,对后市行情悲观,短期加快了母猪淘汰量。

  各公司资产负载率都处于历史高位,十大猪企平均资产负债率达70.28%。各家都在拼命借钱想多扛久一点,以便在周期上行阶段吃到更多红利。

  2023 全年猪价低迷,亏损时段很长,大部分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转负,同时非瘟后规模企业加速扩张,导致资产负债率逐步提升。截至 23Q3 末,大部分养殖公司资产负债率均偏高,叠加周期下行时固定资产变现难度高,行业整体融资难度提升。

  扛不住就会减少产能。在上市公司现金流都紧张的背景下,未来如行业继续亏损,母猪产能有望进一步去化。

  5、周期底部经常要经历三次猪价探底,而目前正是处于一轮大周期的第三次探底中。

  6、能繁母猪存栏量,这是最核心的指标,也就是现在离猪周期底部差得最远的指标。

  截至10月末,官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国内能繁母猪存栏在4210万头,仍超出正常保有量2.7个百分点,绝对值仍然不低。

  1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2.82%(前值为下降1.4%),同比下降5.69%(前值为下降1.26%)。

  非洲猪瘟从去年8月份爆发,一直延续到现在,还未被彻底消除。近期北方非洲猪瘟有所反复,或将加速产能去化。

  历史生猪产能去化幅度均超过8%,周期底部产能一般要去化8.3%以上,尽管11月去化有所加快,但目前仍仅去化4.1%,还要比较长时间的产能去化。

  在股市里,猪肉板块指数会领先于生猪价格会出现反转,从历史周期来看,领先的时间长度在 7-10 个月不等。猪肉板块指数的同比变化与猪价同比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但波动幅度最高点不一定重合。市场博弈的重点仍然是能繁母猪数据的趋势,整体看来,猪肉板块指数的变动趋势与能繁母猪的同比变动趋势有较高的相关性。

  通过分析周期规律,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 4 年左右的猪周期会带来板块三个阶段的变化,分别为上涨、下跌、震荡。对于 2010-2014 年周期,板块经历上涨、下跌、低位震荡三个阶段,2014-2018 年周期经历上涨、下跌、低位震荡三个阶段,2018-2021 年周期经历上涨、高位震荡、下跌三个阶段,2021 年以来的周期经历了上涨和下跌阶段,目前可能处于低位震荡阶段。

  股价会提前于猪肉价格反转,而走势过程则经常受猪肉价格影响。比如2019年猪周期上行阶段,核心股牧原股份的涨跌基本与猪肉价格正相关。

  相信老股民对2018年开始的超级猪周期肯定记忆犹新,当时产生了批量的牛股。

  每一轮周期领涨标的不完全一样。2022年的小周期里,牧原股份涨幅相对落后。(只是案例分析,绝无任何推荐个股的意思)。

  2022年初也有过一波板块周期行情,但是维持的时间较短,与过往周期相比,持续性比较差,很多个股涨幅不大,之后继续深跌,股价表现侧面说明当轮猪周期并不是真正反转。

  对比猪肉价格来看,当时完成一波猪肉价格涨跌,也是同样很快。这跟二次育肥和上一轮周期猪价涨幅巨大有很大关系。

  猪肉板块的走势与大盘走势相关度相比来说较低,经常是大盘不好时,猪肉板块反而不错。

  当前猪肉板块受到资金挖掘,已经从底部启动,这显然是在博弈、潜伏明年的周期反转。猪肉产业链里的动保板块部分个股,也走出了持续性行情。

  现在机构的预期是明年年中猪价周期反转,从时间维度看,与过往周期时间吻合。但就目前的产能去化看,反转延迟的可能性依然不小,这会影响到股价走势。加上大周期套小周期,这更增加了预判板块走势的难度。

  也就是未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之时,产能扩张比例较大的,往往能吃到较多的红利,代表业绩成长方向。

  上一轮领头羊牧原股份,就是那一轮周期中产能扩张最大的,走出超级行情,现在牧原已经坐稳了体量第一的头把交椅,江湖人称猪茅,成了机构重仓股。在体量巨大的情况下,牧原的扩张速度减缓,经营趋于稳健。

  同样是未来产能大幅扩张,也得看命,关键是时点,如果出栏量高点刚好是在未来猪肉价格涨上去的高点,那是真吃肉,如果出栏量高点是刚好是在相对猪肉价格相对低点,那就嘎了。。。。

  成本控制优秀的企业,猪价下跌到一定阶段,别人亏损了,它还在赚钱,在亏损周期中更能扛。上一轮的牧原同样是成本管控最优秀的,主要得益于牧原自繁自养的模式,其他猪企大部分都是公司+农户模式,随着自繁自养模式的愈发成熟,这种模式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猪周期。

  神农集团,资产负债率最低,成本较低,也就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能扛,产能规划增幅排名靠前,基金持仓比例低,RPS50、RPS120领先。

  巨星农牧,成本较低,经营稳健,资产负债率较低,基金持仓比例高,RPS250领先,近期创了历史新高。

  风险提示:本文为个人投研思考记录,绝无推荐个股的意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