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少吃猪肉多吃鸡:为粮食安全献份力
新闻资讯
少吃猪肉多吃鸡:为粮食安全献份力
2024-01-01 新闻资讯

  公元前684年,正值春秋早期,这时候,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刚刚即位,他重用管仲和鲍叔牙,励精图治,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国在变强,和它接壤的鲁国也在变强。邻国的强大让齐桓公如芒在背,就召来管仲一起商讨解决方案。管仲思考良久,想到一个让人很费解的办法。

  当时,齐国和鲁国各自都生产丝绸,齐国生产的叫做齐纨,鲁国产出的叫做鲁缟。这两种丝绸在当时都是极品,深受诸侯国贵族们喜爱。

  按照商定好的计谋,管仲立即下令让齐国人放弃齐纨,只穿鲁缟制作的衣服。这个命令一出,嗅觉灵敏的商人们就看到了商机,开始大量收购鲁缟卖给齐国。鲁国老百姓一看,这比种地收入高啊!还脸朝黄土背朝天地种啥田啊,于是纷纷加入了纺织鲁缟的行列中来。

  不出齐国的意外,当年鲁国粮食锐减。结果第二年,管仲年换了套打法,一边下令禁止购买鲁国的衣服,另一边大幅抬高粮价。这样一来,鲁国商人手中囤积了大批鲁缟卖不出去,而国内粮食不够,需要高价从齐国购买粮食。一番折腾后,鲁国元气大伤。

  自从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及华为连续被美国制裁事件以来,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我们的半导体产业面临“卡脖子”危险,芯片如此,光刻机如此,很多领域我们都被“强敌”环伺,面临围追堵截。但如果说到粮食,可能连最“专业”的农民,也不知道事关咱们的“饭碗”的大豆,也是如此。

  此前,有一批经济学者觉得,全球化分工那么明显的21世纪,所缺的粮食进口解决就好了,既比自己种成本低,还可以将更多土地用于经济建设和居住建设。

  关于这种观点,笔者瞎猜,他们可能是历史没学好,建议多看几遍“齐纨鲁缟”的故事。

  大领导多次强调,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在粮食安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

  18亿亩耕地红线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再次明确: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年,“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亿亩只是个概数,其实际指向也是与时俱进,国家“十一五”规划期间提出耕地红线亿亩,“十二五”规划上升为18.18亿亩,“十三五”规划明确保持在18.65亿亩。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18亿亩是综合经济发展、人口状况、粮食单产等因素测算划定的。考虑到复种指数,18亿亩耕地对应每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4亿亩(因为有些土地可以一年两熟或更多)。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约17亿亩,其余用于棉、油、糖、菜等种植。换 句线亿亩红线所重点保障的,是我国的三大主粮,也就是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粮食亩均单产不到800斤,以17亿亩的播种面积计算,对应的产量是1.30万亿斤以上,这正是目前粮食产量所站稳的台阶。近年来,我国进口大量农产品,等于变相利用国外耕地。考虑到粮食需求还在增长,红线已退无可退。

  “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背后,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近几年开始逐渐频繁出现的一个词—— 粮食安全 。

  强调,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咱们都知道,中国人的主食以米面为主,其它很多食品均是以它们为原料加工而成。因此,国内口粮主要涉及大米和小麦,而它们基本实现自主化生产,不存在进口依赖,参考国信证券鲁家瑞的研究报告,我国大米和小麦详细情况如下:(1)大米:国内一直对水稻的种植有最低收购价补贴保护,保护农户种粮积极性,2017年最低收购价虽有下调,种植培养面积有所降低,但由于国内种植技术的提升,总产量依然维持较高水准。据USDA预估,2020/2021年度,国内稻谷年度产量约为1.48亿吨,年度总消耗量约为1.50亿吨,期末库存约为1.17亿吨,库存消费比高达77.52%;进出口方面,2020/2021年度国内进口大约为422万吨,贸易比2.85%,没有进口依赖。

  (2)小麦:我国小麦库存从始至终维持高位,据USDA预估,2020/2021年度,国内稻谷年度产量约为1.34亿吨,年度总消耗量约为1.50亿吨,期末库存约为1.44亿吨,库存消费比会降低,但仍高达96%;进出口方面,2020/2021年度国内进口大约为1062万吨,贸易比为7.90%,相比2019/2020年度提升明显,但仍无进口依赖。

  吃得饱只是基本需求,但早就不是我们中国人的追求了,我们的目标是吃得慢慢的变好。意味着对保证肉、蛋、奶的需求也在增加。要保证肉蛋奶供给,就得发展畜牧养殖业,

  和大豆的消耗大头。仅仅在吃肉方面,中国的肉类年消耗总量,已经从1975年的700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7500万吨,45年时间内涨了将近11倍。如今,每年饲料消耗已达到2.50亿吨。玉米号称“饲料之王”,国内生产的玉米60%都用于饲料,40%用于工业。而在饲料中,玉米占比达到60%。继续参考国信证券鲁家瑞的研究报告:

  据USDA预估,2020/2021年度,国内玉米年度产量约为2.61亿吨,年度总消耗量约为2.89亿吨,期末库存约为2.06亿吨,库存消费比为72.18%,近年来呈下降趋势,自2016/2017年度来共下降15.30%;进出口方面,2020/2021年度国内进口约为2951万吨,贸易比为11.30%,相比2019/2020年度提升明显,但进口依赖程度仍较低。

  饲料的另外一大组成部分就是豆粕,原料就是大豆。大豆中约20%用于豆腐、豆瓣等食品,约80%用于榨油,榨油后产生的副产品就是豆粕。豆粕占到饲料比重的20%左右。单纯为制造饲料所用的豆粕,就需要大约7000万吨大豆,但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实际上,在食品、食用油和饲料的多重推动下,我们一年消费大豆超过1亿吨。

  根据USDA预测,2020/2021年度,国内大豆产量约为1960万吨,相较上一年度增长8.30%。但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自2013年始,国内大豆消费量中超过85%的大豆来源于进口,具有需求量较大、对外依存度高的特征。USDA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进口大豆占国内总消费量的89.40%,国内产能远远不能够满足国内需求。

  进一步分析进口结构能够准确的看出,我国大豆不仅进口依赖度高,而且进口大豆的来源也很集中。 据海关最新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共进口大豆9652万吨,相较2020年下降3.80%, 其中自巴西和美国进口的大豆分别占进口总量的60.25%和33.46%,两国几乎贡献了我国所有的大豆进口量。

  中国现在的人均肉类消耗量约为50公斤,仍落后于澳大利亚的93公斤和和美国的97公斤。我们吃肉的需求还有增长空间,意味着若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应对,大豆缺口问题会不断扩大。

  让群众不吃肉不现实,但可以决定吃什么肉。吃的肉不一样,需要的饲料就不一样,大豆的需求量就不一样。万一需要应个急啥的,咱们也不是一点腾挪空间都没有。中国人吃得最多的肉是猪肉和鸡肉。猪瘟前,我们每年消耗猪肉约5400万吨、消耗鸡肉约1500万吨,二者占了近7000万吨。根据酷玩实验室在《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怎么还换不来粮食自由?》一文中的计算:

  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4255万吨,按料肉比4.50:1计算,需要消耗配合饲料1.91亿吨。而鸡肉的料肉比按照2:1计算,生产1380万吨鸡肉需要消耗2760吨饲料。

  按照常规的年份,每年吃猪肉和鸡肉合计7000万吨。如果全部吃猪肉,我们应该3.15亿吨饲料。而全部吃鸡肉,我们只需要1.40亿吨饲料。

  按照大豆在饲料中比例,我国用于饲料的大豆量,理论弹性空间是3500万吨到7875万吨。大豆的另一个用途是做食用油,目前我国食用油年产量是3100万吨,其中豆油约1600万吨。然而,我国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早就超过44克,远超国际标准的25克。

  当然了,国家早在2014年的时候,就针对粮食安全提出了二十字长期方针,所以,上述应急办法吃瓜群众看一看就好,不必当真。

  首先,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0万亿斤以上,制止餐饮浪费,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

  其次,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耕地建设和保护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着墨较多,出台了一系列“长牙齿”的措施,总结下来就是“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挖潜力”。接着,必须推动我们国家种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在转基因技术或者优质品种上储备丰富,未来有望在我国转基因政策落地后引领国内新一轮的品种换代浪潮。

  最后,还要树立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要积极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主要参考资料:1、酷玩实验室-《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怎么还换不来粮食自由?》,2021.04.02

  2、国信证券-《粮食安全主题深度:粮食安全可控 新技术推升农业强国》,2022.03.08

  3、求是网-《对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提出这些要求》,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