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10月手机报:需求恢复缓慢 猪价仍处震荡之中
新闻资讯
10月手机报:需求恢复缓慢 猪价仍处震荡之中
2024-03-07 新闻资讯

  猪价形势:全国出栏瘦肉型生猪价格均价至17.11元/公斤,比去年同期14.28元/公斤,涨19.82%;猪肉价格至27.17元/公斤,较去年同期22.1元/公斤,涨22.94%;三元仔猪均价31.5元/公斤,同比涨39.44%,母猪均价1800元/头,同比涨13.98%。

  养猪盈利:全国猪料比价为5.88:1,同比涨37.52%,猪粮比价7.92:1,同比涨43.12%。自繁自养出栏头均盈利至444元/头。

  饲料成本:全国玉米、小麦麸、配合料价分别为2.16元/公斤、1.8元/公斤、2.91元/公斤左右。养殖户拿到豆粕零售价3.06元/公斤,玉米价格同比跌16.28%,配合料价格同比降12.87%

  流通屠宰:全国“肉-猪”平均价差10.06元/公斤,同比涨28.64%。

  soozhu观点:今日全国生猪均价16.73元/公斤,价格较昨日跌0.20元/公斤,今日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17.11元/公斤,价格较昨日涨0.08元/公斤。

  今日全国生猪均价整体稳中下滑,价格稳中互有涨跌,但上涨的地区较少,只有江西,福建,幅度在0.4元/公斤。下跌的地区有辽宁,吉林,广西,广东,海南,山西,甘肃,湖南,幅度在0.2-0.4元/公斤,其中湖南,甘肃的价格下的幅度较大,为0.4元/公斤。其中浙江引领全国高价,均价为18.1元/公斤,黑龙江为全国最低价,均价为16.2元/公斤。

  国内价格整体仍处震荡调整中,波幅有限,且价格呈现拉锯反复之中,整体价格依然是北方强于南方。因受到供应相对较为稳定,而屠宰厂压价较为严重的影响,北方价格整体稳中偏弱,部分地区出现下滑。而南方价格则稳中涨跌,价格拉锯反复在江西,福建等地表现最为明显。

  因受到玉米价格持续走低,自配料价格也不断下滑,而猪价也小幅反弹,导致猪粮比和猪料比分别反弹至5.90和8.00高位,截止到目前,根据我网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生猪养殖利润每头仍维持444元高位。

  出栏相对积极,供应较为稳定,而屠宰厂压价依旧,消费缓慢恢复,部分地区猪肉价格涨幅较大,终端走货加快,综合因素的叠加导致猪价上下反复拉锯。而南方因短期天气因素台风导致的消费受一定的影响及广东地区被淹的生猪出栏结束之后,导致价格波动。

  但整体来看,需求仍处相对低位,恢复缓慢,拉动价格上涨动力不足,猪价仍处震荡调整尾声之中。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操作,风险自担。

  东北:稳中伴小降。黑龙江出现降雨,整体猪源采购有困难,部分企业微涨,但影响不大。辽宁整体持稳,吉林压价也有难度。

  华北:稳中伴降。北京消费一直呈现疲软,屠宰企业价格呈现回落,但结算价依旧保持稳定。河北采购虽无压力,但企业压价空间缩小。

  华东:稳中伴降。山东消费出现下滑,屠宰企业屠宰量下降明显,分割、鲜销利润低,企业压价;苏、皖部分企业价格回落,但均在价格的范围内,但销量始终没有起色。

  华中:稳中伴降。河南企业利润低,销售差,企业压价,但担心养殖户抵触,继续压价要看真实的情况。两湖前期略涨,但消费跟进不足,价格稳中伴降。

  西南:整体持稳。目前外省猪有价格上的优势,企业采购量大,本地猪价格相比来说较高,因此采购量较小,需求平淡,短期平稳。

  Soozhu观点:目前养殖户暂无压栏的情况,但经历连续走跌后,养殖户出栏积极性确实会降低,企业继续压价可能性降低,预计短期价格稳中伴涨跌调整。

  蓝色迷彩(河北省):屠企抓紧出库,肉价继续小幅下调,猪价短期不会再回归涨势。

  猪羊羊ren(河北省):故伎重演笑话一:一农家喂着一头猪一头驴,快过年了,妻子问丈夫杀猪还是杀驴。猪听了很坦然,信天由命。驴听了啊啊直叫,又转念一想自己能为主人干活,很可能不杀自己。感觉自己很聪明。笑...

  始新(河北省):今天看论坛卖猪的不少,猪还都不小,是不是又一批超大猪处理了。如果这样的猪还多涨价看来还要一段时间。

  纳文江(内蒙古):新常态关于生猪价格网络上是:马上涨价,未来涨价,用好多数据来说明。我要说的是:生猪不可能涨多少了,掉价是必须的,政府的数据根本不准确,每年走私的猪肉比进口的多的多,存栏母猪数量更是垃圾,三年低...

  猪太肥110(山东省):猪价猪友们说说我明是不卖猪?今还8.4明就成8.3了

  更多网友观点,请登录搜猪网微论坛查看,或将您的观点编辑短信。送到:客服手机号()。若您的观点被刊登在次日手机报中,您将获得50个搜猪币(可兑换礼品)。

  最新的月度报告数据显示,美国大豆的产量为38.88亿蒲,低于预期的39.06亿蒲,年末库存为4.25亿蒲,高于预期的4.14亿蒲,报告利空参半,且调高了全球期末库存以及巴西大豆期末库存,削减了产量调低的利好因素,导致盘面仅仅小幅上涨。短期来看,盘面仍处850-900美分区间波动之中,国内豆粕因大豆到港量降低,前期供应压力有所降低,内强外弱明显,尽管走势强于外盘,但终端需求相对疲软,将导致豆粕仍将延续2600-2800元/吨之间震荡走势。

  目前美豆正处收割之中,而巴西大豆也处早期播种之中。美豆产量降低,在压榨需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美豆出口压力有所降低,且随着收割推进,从最近几周的情况去看,美豆出口速度有所加快,根据上周的出口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美豆出口量上升到100万吨以上,对美豆利好。

  从多数年份来看,美豆在收获季节的10月多数处下降行情之中,而月度报告轻微利好,不能带动美豆站上900美分,后期走势启动只能依赖美豆出口需求带动。而10月份因美豆出口有限,收割进度及收割美豆的产量及质量,将决定美豆的走势,因此需求对美豆拉动有限。

  因此,在无意外的情况下,在11月月度报告公布前,美豆将延续目前的区间走势,而豆粕尽管走势强于美豆,但国内经济疲软导致需求拉动力量不足,预计豆粕也将维持目前的区间走势。

  玉米因供需失衡严重,而国家也将坚持市场化的方向,导致玉米牛市行情结束。因库存庞大,供应压力较大,目前正步入熊市,且因库存一时难以消化,预计目前低迷的行情将维持几年,直到供求达到相对平衡,或者说需求大于供求后,市场将重新再启动牛市行情。当然,玉米作为主粮之一,国家可能会采取一些扶植措施,但只要坚持市场化为主导,基本行情难以改变。

  正在零星播种的巴西大豆,面积预计增加2%左右,产量将突破1亿吨,全球大豆库存达到8569万吨,因出口需求增幅有限,巴西大豆及全球大豆库存也正向着更加宽松的方向发展,因此,即使美豆出口好转,美豆反弹空间存在限制,在美豆没有突破1000美分之前,预计豆粕反弹高度也将限制在3300元/吨以内。

  而豆粕没有突破3300元/吨之前,意味着豆粕仍处熊市行情之中,仍属反弹,不属于反转,总体保持低位震荡态势。而饲料之中,豆粕正常添加比例为20%。而因豆粕蛋白含量及性价比较好,在豆粕低价位时,豆粕添加比例将有所增加。而豆粕低价位震荡,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豆粕添加比例增加,而2015年1-7月份,大豆到港量巨大及开工率高企,而豆粕仓库存储上的压力并未较往年有所提高,正是由于豆粕添加比例提高和使用量提高,导致大豆港口库存依然保持相对正常水平。

  库存大导致价格偏低,而价格偏低导致使用量及消耗量增加,利于消耗库存,因此利空和利多随时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

  而生猪仍处于产能修复之中,因二元母猪补栏并未积极跟进,导致生猪周期有望延长到明年年中左右,因此在猪价上涨通道中及饲料原料低位震荡中,养殖利润将迎来近年来少有的大好时光。

  2015年上半年,养猪业可谓是风生水起,从三月份猪价反弹持续到今天,养殖头均盈利站上三年来的最高点。

  猪价在上涨,9元就在眼前,对于养猪人来说,好日子真的来了!即使是夏季猪肉消费的淡季,猪价也涨幅喜人。截止至8月底,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也已达到18.4元/公斤,累计涨幅超过50%,一扫三年来的阴霾,创下了三年内同期最高上着的幅度。行情一片大好也刺激了养殖户补栏,仔猪的价格水涨船高。

  生猪价格疯涨的背后是大量淘汰母猪的现实,据农业部最新数据推算,截止到今年7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仅为3876万头,为十年来的最低点,部分小养殖场的生猪出栏量少得可怜,甚至已无适重猪可卖。从2013年9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就开始持续下降,农业部规定的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4800万头的警戒线,早已失守。上一轮“猪周期”低谷,生猪亏损长达15个月,不少养殖户资金链断裂,对后市失去信心,不少散养户无奈退市,加上近两年以来环保措施逐渐收紧,众多猪场被迫拆迁,使全国生猪供应更加紧张。

  今年可谓是养殖户的丰收年,猪价频频迈上“新高度”,作为养猪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和豆粕却跌跌不休,拉低了饲养成本,这也让广大养猪户欣喜不已。玉米价格本应在临储收购阶段呈上涨的趋势,但是今年却一反常态;豆粕更是直接跌破8年来的历史最低点。玉米和豆粕价格“双跌”也促使各大饲料企业纷纷下调饲料售价,众多饲料厂商的“价格战”一触即发,对于咱养猪户来说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好消息了!

  6月份“僵尸肉”事件众人皆知,炒得沸沸扬扬,到最后成了各大媒体的撕逼大战。让我们不容忽视的是,以“过期肉”为代表的冷冻肉品走私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安全风险隐患。这些来历不明的肉品通过批发商业市场,进入大排档、餐馆,甚至是正规超市。

  今年4月和6月海关总署部署了两轮打击冻肉走私的专项行动,上半年共查证走私冻品42万吨!严打冻肉走私有利于保护咱们国家自己的生猪产业,堵住走私肉的口子对于咱养猪人来说是个好消息,这一次,我们感谢政府,感谢国家。

  猪场的拆迁多数集中在南方地区,这主要有由于自然的地理环境问题导致的。这就给我国的养殖区域造成了重新的划分,环保政策的实施,使得北方天然地成为全国的生猪主产区,而南方养殖力量会慢慢的弱。同时也提升了养猪业的门槛,推动生猪养殖的规模化进程。

  常言道“猪粮安天下”,中国人又是最爱吃猪肉的。为了扶持生猪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防范生猪市场异常波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养猪补贴,原本是猪养得多、养得好就会得到国家的支持和奖励,然而,有些管事的人雁过拔毛,养殖户抱怨拿不到补贴,大量资金被层层截流、中饱私囊,惠农政策的落实步履维艰,养猪补贴越来越不靠谱。

  习大大多次强调要“苍蝇老虎一起打”,在贪污问题上没有大小,更何况坑我们养猪人的补贴,更是不能容忍,有习大大撑腰,我们还怕啥!

  2015年上半年,养猪业可谓是风生水起,从三月份猪价反弹持续到今天,养殖头均盈利站上三年来的最高点。

  猪价在上涨,9元就在眼前,对于养猪人来说,好日子真的来了!即使是夏季猪肉消费的淡季,猪价也涨幅喜人。截止至8月底,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也已达到18.4元/公斤,累计涨幅超过50%,一扫三年来的阴霾,创下了三年内同期最高上着的幅度。行情一片大好也刺激了养殖户补栏,仔猪的价格水涨船高。

  生猪价格疯涨的背后是大量淘汰母猪的现实,据农业部最新数据推算,截止到今年7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仅为3876万头,为十年来的最低点,部分小养殖场的生猪出栏量少得可怜,甚至已无适重猪可卖。从2013年9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就开始持续下降,农业部规定的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4800万头的警戒线,早已失守。上一轮“猪周期”低谷,生猪亏损长达15个月,不少养殖户资金链断裂,对后市失去信心,不少散养户无奈退市,加上近两年以来环保措施逐渐收紧,众多猪场被迫拆迁,使全国生猪供应更加紧张。

  今年可谓是养殖户的丰收年,猪价频频迈上“新高度”,作为养猪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和豆粕却跌跌不休,拉低了饲养成本,这也让广大养猪户欣喜不已。玉米价格本应在临储收购阶段呈上涨的趋势,但是今年却一反常态;豆粕更是直接跌破8年来的历史最低点。玉米和豆粕价格“双跌”也促使各大饲料企业纷纷下调饲料售价,众多饲料厂商的“价格战”一触即发,对于咱养猪户来说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好消息了!

  6月份“僵尸肉”事件众人皆知,炒得沸沸扬扬,到最后成了各大媒体的撕逼大战。让我们不容忽视的是,以“过期肉”为代表的冷冻肉品走私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安全风险隐患。这些来历不明的肉品通过批发商业市场,进入大排档、餐馆,甚至是正规超市。

  今年4月和6月海关总署部署了两轮打击冻肉走私的专项行动,上半年共查证走私冻品42万吨!严打冻肉走私有利于保护咱们国家自己的生猪产业,堵住走私肉的口子对于咱养猪人来说是个好消息,这一次,我们感谢政府,感谢国家。

  猪场的拆迁多数集中在南方地区,这主要有由于自然的地理环境问题导致的。这就给我国的养殖区域造成了重新的划分,环保政策的实施,使得北方天然地成为全国的生猪主产区,而南方养殖力量会慢慢的弱。同时也提升了养猪业的门槛,推动生猪养殖的规模化进程。

  常言道“猪粮安天下”,中国人又是最爱吃猪肉的。为了扶持生猪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防范生猪市场异常波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养猪补贴,原本是猪养得多、养得好就会得到国家的支持和奖励,然而,有些管事的人雁过拔毛,养殖户抱怨拿不到补贴,大量资金被层层截流、中饱私囊,惠农政策的落实步履维艰,养猪补贴越来越不靠谱。

  习大大多次强调要“苍蝇老虎一起打”,在贪污问题上没有大小,更何况坑我们养猪人的补贴,更是不能容忍,有习大大撑腰,我们还怕啥!(本文来源于农合论坛)

  2014年后,生猪价格行情下行,种猪市场疲软,形势的变化也促使国内外养猪企业在中国进行战略转变,如加强合作、重视联盟、直奔客户、强化区域优势等。大家都意识到如何根据中国养猪密度大、区域多、市场需求分层次、疫情复杂、生产原料质量不稳、技术不统一的特点,设计好生产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相关成本,是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

  本文在2015年调查广西、广东、河南、河北、丹麦等国内外近60多家猪场的生产管理现在的状况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并挖掘出国内当前猪场存在的9大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措施,以期与朋友们不断思考完善养猪生产,以适应未来的养猪要求。

  由于个体标识比较依赖耳缺,因此不可避免导致不同人有不同的读法,一个猪不同时期的读法也会出现不同,因为耳病、外伤等导致的不可辩认也会发,据国外统计与国内实际发生的误读比例均为5%~10%。此时,这些个体都要从育种群中剔除,无需测定,不留种做纯繁用、不能作种猪销售。

  建议采用双标记法,如耳缺加耳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如在丹麦早期出生,用小耳扣,用颜色来区分品种,断奶前1天换中型耳牌,留后备时转到配种舍,配后成功后换成大耳牌,能轻松实现有效管理。即使如此,进入核心群母猪与测定后留作GGP的个体,要采DNA样品,如100根毛发,用基因检测验证系谱的准确性,一经发现有误,要删除数据库中所有相关的亲戚资料,做到“诛连九族”,以保证数据库的质量。

  与国外的人少、上班时间集中、周生产节律的上班特点不同,国内多数场员工常住在场,周末晚上都有人值班,加上销售量不固定也不定期等原因,导致周生产节律的意识不强,各周的配种数、转群数偏差较大,这样会导致生产环境、猪群密度,工作量集中度的随机变化,进而影响生产管理的稳定性。

  随着企业产业化发展,上下游物流对接、内外协作得到加强,如温氏与扬翔的“公司+农户”模式,按计划生产,有固定数量的断奶阉公猪苗每周到合作育肥农户,母猪与留测公猪转到自己的保育单元,保育与农户的规模根据数量按全进全出设计,可以真正的完成做到按周生产,这样不需要加人,不需要加班;如贵港亚计山有一个5000头母猪分3点式的场,合计只有72人,如果再优化可以人更少。

  实现销售按周完成,是推进场内按周管理的重要保障,按周管理后,由现场人员直接以猪的流向为轴心,现场自行准备调用各类物料,管理的难度与随意性大幅度减少,管理层人数也减少,同时能提高员工的待遇,员工间的薪酬差距也会缩小,进入良性循环。

  近年来,猪场硬件设计有明显改善,但在保温、给料、饮水等环节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在整体布局上要体现大舍小单元,周管理,全进全出,否则到时白送都没人要。

  国内新建猪场的设计与投入有很大的改善,平均头母猪硬件投资达20000元~35000元,但仍然出现控温不到位、饮水量过大过小、给料频率与质量不当、布局不当等情况,根本原因是在认识上偏差与设计不专业;如母猪仔猪共用水线、与料槽大小等设备选型不当等问题,导致猪饲养在外观非常现代化的猪舍中,饱受高温、高湿、浊气的困扰,甚至有时的舒适度不如早期开放式的猪舍;其他一些设计不当的旧场受自然条件影响更大,这样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与管理的效率会较差,兽医成本持续不断的增加,现场员工非常疲备,一旦行情下走,风险就很大。因此,建议多关注猪只最基本的环境需求,设备选型与质量要很棒,要细致,而不必要的投入,如大门、围墙、外观等要能省则省。

  与过去相比,各场的育种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我们不同的场合,听到了很多不同的说法,但能够正常的看到在国家核心育种场,硬件与人员配备均是比较到位的。但也有一些不足,如存在种种原因导致的测定节律不规则、测定条件相差较大的情况。据刘小红等(2014)统计在国内做的比较好的7个场中,头均母猪年测定数平均为2.38头,少于国标要求的1公2母,反映在留测猪管理上还做得不够,随意性较强,即使是销量较少的杜洛克也未达到国标的要求,而大白测定量最低反映了当前扩繁场客户引种偏爱大白有关;至于要求入测猪要条件一致、密度一致,可能更加不到位,这个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有待于企业主意识的提升,与现场员工素质培训、管理、待遇的到位。

  从遗传分子水平看,同窝中后代的差异性也存在,因此要尽可能测定多的同胞,才能真实反映性状的好坏,有的场能做到测定量平均4头/窝,有些场做到6~8头/窝,测定阉公猪是一个比较好的数据来源,但有时管理者对此的认识还有不足。

  同时,对于超大型企业,可考虑加强终端父系的育种,重点开展增重与料重比的测定,如现在1头上市肉猪的饲料成本达900元,料重比从2.5降低到2.4,意味着1头猪有36元的增效,日增重从1000g提高到1100g,意味着早出栏8d能增效80元,这些通过育种与营养的配合,是能做到的。

  随着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多数企业都配套了各种各样的数据系统,而能有效使用这一些系统的并不多,用于育种的模块是比较到位的,更好一些的企业以此做为绩效考核的取数依据,但也没有真正体现这一些数据的全面管理价值。

  如考核产仔数,与考核产活仔数就有很大的不同,后者还要控制死胎、木乃伊等,考核窝平均产出就没有头母猪年平均产出合理,因为后者就要求加强对非繁殖状态母猪早发现、早处理,需要员工关注个体,否则猪场最终的表现不会优秀,如表1(内部资料,2015),要拿着报表到现场对猪处理,这样的一个过程并不复杂,要的是认真细致与负责的态度。

  由于国内疫情风险较大,有些企业长期形成了非常保守管理方式,导致猪场的潜力不能发挥,正确的工作开展受限较大,如自留后备的频率不能按月进行,或按周进行,有时一年就在外界相对安全,或销售淡季时留1~2次,担心生物安全,导致最好的基因无法留下,影响生产水平的提高。

  有些企业关注成本,员工考核中控制母猪的淘汰率,如25%的标准,实际常在20%左右,导致猪群生产水平提升很慢,难体现育种的价值。同时又面临猪群老龄化,仔猪活力下降,用药成本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倡导做好生产,加强隔离淘汰,强化健康管理,弱化治疗,推崇用一些非兽医的方案来提高健康度与效率,如实施高更新率,建议GGP场要做到60%~100%,GP场40%~70%,PS场30%~40%,就实现性能与效率的提高,同时降低用药成本,员工更多关注正常猪场,从而增强盈利能力。

  在市场行情好时,育种与销售的问题不突出;当市场下行时,客户主动权增加,要求提高,以博你降价,变得更挑剔,这时现场育种团队就会有压力,客户仅出不高的价格,却要体形好、指数高、“一见钟情”的完美猪只。

  因此,无论你怎样做,客户的要求永远不足以满足,好比买车一样,没有完美的车,只要特点鲜明的车,它就有未来,因此彼此要理解供求关系本质,与育种的长期性。即使我们到国外选种是相同,美国的猪总体上肌肉线条明显,而欧洲品种肚大能生,总是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不足,引种企业也知道这些不足,没有人能找到完美的猪只,但终究是引了不少回来。

  我们也看到抗病育种有时也很热门,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Edfors-Lilja等(1994)通过124头大约克夏猪的免疫发现,单核细胞增殖和IL-2等多个细胞因子的遗传力为0.3~0.4,达到了中等水平遗传力,但干扰素a的遗传力只有0.08,但实际上这个数据量远远不足,我们估计遗传力的样本数要求达10000个以上,这样的研究具备可信度与可复制性,好比我们对产仔数的选育,遗传力也在0.1,但群体大,每年的遗传进展也会有0.1的提高。另外,控病要比育种好做很多,育好一个种不容易,控好一个病相对容易。

  因此,面对如此复杂的信息,企业这时会难于保持与坚持一个育种方向,因此导致选育多年,猪群也没有亮点与卖点。从营销的角度,不要没有缺点的产品,只要有亮点的产品,体现出独特性与差异化;同时也要看长远的养猪业发展的新趋势,因为现在是未来育种,今天是过去育种的成果。

  总体上,生产效率与肉品品质是永恒的主体,短期内可能通过分系育种设计解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在未来会趋于一致。经过2013年到2014年的低行情后,大家对饲养效率的需求加强了,出栏PSY18头,与PSY25头,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猪场生或死的问题。我们得知,2015年来引公猪的客户,对高指数的猪明显有兴趣了,多年的育种坚持,到了回报的时候了。

  继2007年后的高行情吸引众多资金投入到养猪中来,规模慢慢的变大,对高品质人才、领军人才的需求增加,薪资条件也逐步的提升,自主跳槽与猎头挖人现象较多,团队的稳定性受到了挑战,往往换了人,就换了一套做法。猪场小,内部管理体系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对人的依赖性非常大,因此导致生产有可能会出现波动或后退,这样的一种情况,甚至在国内一些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也有发生。

  有些企业也提前看到这一点,采用高薪、期权等方式,稳定核心技术人才,以保持技术与团队的稳定性。但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即使愿意给期权,也不见得能留人,此时,国内应运而生的猪场生产、育种、兽医、管理的托管公司,通过服务外包,能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与运营的稳定性问题,这是一种低成本的使用外脑方式,在国外很普遍,值得在国内推广。

  通过对国内外养猪体系的比较发现,相对于种群规模、育种投入、技术水平等方面,中外没有大的差距,甚至在规模、产房、发病时精细管理方面我们还有优势,但在观念、管理重点、体系设计等方面差异较大。如国外普遍采用短期治疗,无效淘汰的解决方法,治疗周期以3~6d为主,实现生产力从问题母猪中解放出来,能做到用很少人聚焦于优秀、正常个体的管理;而国内常见治疗期将近1个月,虽然实现了短期直接成本的降低,却导致间接成本的增加与劳动效率的低下,留下病源风险,员工疲于“用药救火”,增加药品用量,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导致对生态的破坏,自然环境中的兽药残留到了“断子绝孙”程度了,据统计2013年中国一年使用16.2万t抗生素,约占世界用量的一半。有超过5万t抗生素被直接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王子健,2015)。

  因此,对一些弱病仔,要评估,尽快处理,增加超早期小损失,减少后期大损失,与巨大的隐性损失,同时要评估增加人员的成本与减少死亡率的成本的多少,不一定要追求很高的生产成绩,这可能不是最经济的做法。

  解决好上述9个方面的问题,有利我们养猪企业,在任何一个时间里,都心中有数,往正确的方向发展。未来中国养猪的主体是最低成本者,育种的主体是能育出最佳性价比的种猪企业,而最存在竞争力是能联合、提供解决方案、创造新增产业链价值,并愿意分享价值的产业链整合者。

  2015年上半年,丹麦的猪肉出口量达555000吨,较2014年同期增长1%。

  根据英国农业及园艺发展局(AHDB)的每周猪肉出口公告,猪肉出口量的增加并没有导致猪肉出口额的增加。猪肉出口总额下降9%左右,为8.4亿丹麦克朗(1.3亿美元)。

  欧盟仍然是丹麦猪肉的主要出口市场,丹麦对欧盟的出口量同比增长3%,丹麦向波兰的猪肉出口增加了7%,向意大利的出口增15%,英国增10%,德国降2%。

  2015年上半年,欧盟以外的地区中,丹麦对中国的猪肉出口增长12%,对澳大利亚的出口增长25%,但是丹麦对日本——丹麦猪肉出口的最大市场的猪肉出口同比下降了25%。(本文来源于国家畜牧业)

  肉类和蔬菜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必备食品,可对于消费者来说,它们产自何地却不得而知。9日,武汉市食药监局联合市农委、市商务局通报该市肉类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情况。

  通报称,包括中粮、双汇在内的7家A类生猪屠宰厂(场)已完成肉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升级改造和数据对接,既可以在终端现场或网上通过追溯码查询,也可通过二维码查询。第二批2家A类生猪屠宰厂(场)的肉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正在策划建设中。

  此外,10月底前,武汉市83家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市种养殖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子系统,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

  今年2月,建立和完善肉类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被列为该市人大“1号议案”,明白准确地提出按照“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要求,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全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

  据了解,2014年起,武汉市已在全市8家大型内资、外资超市120家卖场和80家中百便民超市完成了食品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建设工作,在价格标签上实现收银码和食品安全信息码“二码合一”,消费者可通过查询终端和手机APP“智慧眼”扫描价格标签上的二维码,快速、便捷地查询蔬菜、熟食、糕点、面点和豆制品等品种食品的相关信息。

  与此同时,在仟吉、皇冠、周黑鸭等15家食品生产企业以及它900余家连锁直营门店引入食品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基本实现重点食品生产企业散装食品、部分预包装和锁鲜装食品的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

  武汉市食药监局流通监管处处长李东林介绍,与其他城市食品追溯体系建设不同,武汉市肉类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将商务部标准中食品溯源信息的起点从屠宰环节纵向延伸到肉类蔬菜的种养殖环节,横向拓宽到卤制品、糕点、豆制品等高风险品种。(本文来源于中新网)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养猪业面临着土地、环保、疫病、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在此情况下,怎么样找到一种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好的养猪模式事关重要,未来养猪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模式的竞争,到底哪种模式更适合未来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对于国外一些好的养猪模式我们能否照搬,怎么样才可以找到适合中国特色的养猪模式?为此,我们邀请到行业内的专家、企业家代表就此话题展开热议。(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未来养猪应该朝着适度集中化、规模化发展,为此新希望六和推出了“聚落式”养猪新模式,主要借助当地产业链和相关资源,建设种猪企业、商品猪养殖企业、扶植合同基地养殖户、整合当地饲料企业、发挥食品企业溢价能力、进行系统资源整合,构建区域性养猪聚落。该模式大多数表现3方面的聚集:一是生产单元的聚集。在一个区域内有数个规模种猪场和部分自养育肥场,有众多养殖商品猪的合作农户,有1个或数个服务于合作农户的管理组织(放养部)。二是相匹配产业资源的聚集。在此区域内有饲料厂、猪肉加工厂、担保公司。三是专业人才的聚集。在此区域内聚集众多的生产、兽医、育种、营养等专业人才。

  500~10000头母猪的中等规模猪场面临的生存压力最大,要么往上走,要么往下走。未来中国养猪业主要有两大主体:一类是万头母猪以上的大型养殖企业,一类是50~500头母猪的家庭农场。我国每年6、7亿头生猪出栏,生猪消费量太大了。未来大型养猪企业会提供年出栏数的30%左右,真正要解决中国人吃肉的问题,需要靠50~500头母猪的适度规模家庭农场这样一个主体,他们才是我国真正的养猪主力。我觉得一些大规模的公司,未来可能就像美国这种模式。美国模式更多的是公司养母猪,5000头母猪一个场、10000头母猪一个场,然后把断奶仔猪分给有土地的农民去养。很多都是标准的猪舍,1000、1200头1栋,一般养2栋,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农民边种地边养猪。我认为在东北这一些地方,这种大规模养殖可能是更适合的。在欧洲看到的,更多是家庭猪场,设备比较好,栏舍条件比较好,对于养猪产生的粪肥也是就近循环利用,很少花很多钱去治理。美国那边就说:这几年养猪不赚钱,或者连续5年平均赚10美元/头。但是粪肥价值就有8美元,一头猪省下来的肥料钱就有8~10美元。所以他们这种是一种良性循环。家庭猪场是以共同生活的亲属为主的经营单元,适度规模,整个收入以养猪为主。我们不难发现到,欧洲90%以上的猪肉都由存栏200~500头母猪这种规模的群体提供的。我国每年6、7亿头生猪出栏,生猪消费量太大了。未来大型养猪企业会提供年出栏数的30%左右,真正要解决中国人吃肉的问题,需要靠50~500头母猪的猪场这样一个主体,他们才是我国真正的养猪核心主力。所以未来中间层要么往上要么往下,我们在法国、德国这一些地方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所以,未来中国家庭猪场通过硬件、人才、设备的改进,整合社会化资源,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推动中国养猪业由养猪大国转变为养猪强国,这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就黑龙江省而言我认为未来更倾向于3种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一是规模化养猪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的养猪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二是发展集团化养猪模式,发展集农业种植、饲料加工、生猪生产、生猪屠宰、肉品加工、商业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集团化养殖模式,调整粮食结构、合理化产品生产和连锁式运营模式,既能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环境资源又能通过加快体系创新和加快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发展林下养猪模式,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林下养猪可以将现代养殖技术与传统散养模式相结合,充分的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地资源,实现林、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经济共赢的复合经济模式,可以轻松又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

  樊福好: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质量负责人兼检测室主任,研究员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国养猪业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步入了规模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的阶段,这样的养殖模式从客观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肉问题,所以说,规模养殖对于解决肉食供应是功不可没的。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企业越来越野心勃勃,将规模养殖片面理解成了“规模越大越好”,一味追求那种不符合中国国情超大规模,过度集约化以及呆板不变的标准化,造成了对土地和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终于到了始料未及的程度。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密度极大,人均土地(特别是农用地)占有量极少,与西方某些国家的国情有着天壤之别。《素问•天元纪大论》云:“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养猪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如此的提法应该到了终结的时候了。所以,从本质上来看,不适合在中国推行过度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我国某些地方政府的管理者惯性地认为养猪企业越大越好管,中小型猪场越多越难应付,于是乎就“无所不用其极”地把一些适度规模的猪场强行拆除。但反过来,未解决本地区猪肉的自给问题,这些管理者掉转头来又笑脸相迎大型猪场入住,动辄10万头、20万头,甚至上百万头的养殖规模,猪场周围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草木不生,周围的居民怨声载道、挖桥断路、推倒猪场围墙的事时有发生。有自己的土地,采用牧草饲喂,养地方猪,猪的粪便只是当成农家肥使用,就是因为这样的小猪场不符合所谓标准化的要求而变成了非法,这些猪场何罪之有?我依然坚持以为,家庭农场和农牧(农林)结合才是中国养猪业的一条正路。老子曰:“天之道,利而不害”。生态化,绿色化和资源节约型是中国养猪业的特色之路,中小型规模的养猪企业才是中国养猪业未来的中坚。总之,适度规模才是中国养猪业的未来。

  生猪及其制品等养猪业终极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决定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的首要因素。针对发展养猪产业和适应市场环境条件变化的要求,整合养猪业要素资源,积极改造传统的养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将出现养猪产业一体化的经营趋势。具体说,一是兼业规模饲养向专业化规模饲养转变。世界上许多养猪业发达国家都把重点放在饲养专业户上,作为生产基础和扶持对象。巩固目前的扶持政策和有效措施,积极培植能够从事现代养猪业生产的饲养专业户,使其逐步成为生产的主体。二是生猪养殖小区建设成为必然趋势。生猪养殖小区建设是使生猪饲养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前提,是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有效途径。三是生猪产业中介组织得以适时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有能够将生猪饲养专业户与市场联结起来的组织,养猪业发达国家主要是通过中介组织的形式即行业协会或农民合作组织,把分散的生猪饲养专业户与市场联结起来。中介组织对内规范生产行为,对外参与市场之间的竞争,解决了分散的饲养专业户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积极发展生猪饲养专业户、养殖小区和中介组织,逐步的提升养猪业产业化经营程度,改造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未来我国养猪发展模式将呈现和凸显开拓国际市场和巩固国内市场、整合生猪业要素资源的产业一体化经营、生猪食品加工业推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养殖技术理念、动物福利等未来养猪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当前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散养户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正加快退出,养殖业正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趋势推进。“公司+家庭农场”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它既发挥了公司在育种、饲料、养殖技术、加工屠宰等方面的优势,也发挥了养猪户在场地设施、劳动力投入、防疫等方面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优势,能确保养殖户在行情不好时有钱可赚。

  大华农10月9日晚间公告,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集团”)将发行股份吸收合并大华农。公司股票(股票代码:300186)将自2015年10月19日起开始连续停牌,不再交易,直至实施换股后,转换成温氏集团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及挂牌交易。2015年10月16日为公司股票最后一个交易日。

  来自搜猪网群友:自家有几窝哺乳期小猪,每窝都有这种现象,有几个小猪全身黑乎乎的,毛乍起来,像刺猬一样。吃奶正常,其他同窝的小猪暂时没事。经有经验的群友诊断为葡萄球菌引起的渗出性皮炎。有江苏群友提供了治疗方法:豆油、聚维酮碘、青霉素、伊维菌素、混合涂抹猪身上,一天一次,连用三到五天;严重的注射加林可霉素!

  另外,猪舍要保持干燥,防止咬斗,一旦咬斗破皮就会感染葡萄球菌,造成传染!

  服务宗旨:为饲料、动保公司可以提供全新的客户服务模式,为猪场客户聘请专业市场风险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