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低碳养猪与标准化养殖高效益的几点意见
新闻资讯
低碳养猪与标准化养殖高效益的几点意见
2024-03-07 新闻资讯

  年提出的,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转经济发展方式”、生产要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这些战列方面着手:

  人类自从原始社会开始,就进入了以农业为主、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占据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从神权体制到君权体制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的封建社会持续了近两千年,发展水平达到了世界领先,公元500-1500

  随着人类的发展,进入到效率更加高的工业文明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工业文明最早在英国出现,但当时的英国从游牧社会转到农业社会才几百年的时间,其农业发展程度远远没有中国高。工业文明的特点是使用了机器来替代手工劳动,规模化生产使人类所获得的商品迅速丰富起来,但在高速生产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消耗与污染也急剧加速。在工业文明时代,特别在和平发展时期,人口迅速增加,加快了地球资源的消耗,人类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人类生存受到威胁等问题。

  低碳经济时代是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低碳的实质和内涵是,要摈弃20

  15~18日,中央召开了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提出今后5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要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产要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等。这些战略性调整都与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完全一致。标准化养猪模式要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养猪业是消耗资源又污染自然环境的行业,养猪业如何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值得研究。我认为,可从下列方面着手。

  中国千家万户、自给自足的小规模养猪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不能参与世界现代化养猪市场的竞争。因此,养猪业必须朝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养猪的规模化比例有较大的提高,但仍不能令人满意。据2001

  50头以上肉猪的小农户70.37万户,出栏肉猪的比例只占全国出栏肉猪的27.53%,其中,年出栏500头肉猪的农户有2.6517万户,出栏肉猪的比例只占全国出栏肉猪的10.89%。至2008年,在全国7238.183万养猪户中,年出栏50头以下肉猪的小农户占96.65%,年出栏50头以上肉猪的小农户增至242.1378万户,出栏肉猪的比例提高到占全国出栏肉猪的55.95%,其中,年出栏500头肉猪的农户达16.41万户,出栏肉猪的比例提高到占全国出栏肉猪的27.28%。在中国,单个养猪场规模以多大为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人多地少,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要有几百、上千亩的土地去建设一个大型猪场,是相当困难的。2008

  300头(20~600头)左右,肉猪场在3000头(500~5000头)左右。场与场之间距离在1~3km。这样粪污较易处理。对猪的主要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也容易控制,即使被感染,采用全部朴杀,重新建场,损失也不太大。全部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推广的养猪模式也就是这样做的。如温氏集团的“公司养母猪和仔猪,农户饲养肉猪”的模式;湖北的养猪“150

  120模式”等,都是采用这种“中等规模、多点分散”的理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虽然一个公司的规模可以很大,年出栏肉猪可达到100

  500万头以上(如我国广东的华农温氏集团,2009年生产肉猪350万头,母猪总数达5700头),但单个养猪场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猪场过大,对粪污处理、疾病控制等问题不好解决。继续增加年出栏500

  1997年至2005年,母猪数稳定在89万头至75万头之间,人均猪肉占有量在39-41kg之间;2005年统计,在12793个农户中,年出栏肉猪在500头以上的农户占30.99%,出栏肉猪占全部肉猪的84.84%。2)在猪种资源上,要充分的利用我国地方猪种能很好利用青粗饲料的优势

  4700万至5000万头,在这些母猪中,大概能分为三大类:一是地方猪的品种,约占母猪总数的5%以下;二是外来瘦肉型猪种(主要是大白猪、长白、杜洛克猪)及其一代杂种,其中纯种外种母猪约占全国母猪总数的5%-7%,大量的是“长白×大白”或“大白×长白”的二元母猪;三是由外来猪种和地方猪种杂交而成的杂种母猪群,有的经过选育与审定,已成为新的品种(系)或配套系,但大部分还处在未经系统选育,仅作一般繁殖之用。近10

  2000年以后,每年从国外引进的外种猪数量都在2000-5000头以上,200年达1万头以上。所产生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在大、中城市的市场上销售。但这种“洋三元”肉猪需要大量的玉米和豆粕,在中国饲料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不可能全部推广。与外国猪种不同,我国地方猪种对青粗饲料的利用则具有非常好的能力。面对我国的地方猪种数量急剧减少的局面,我国政府已采取了很好的措施。2005

  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45号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使我国的猪种资源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2006年6月2日,农业部发布第662号公告,确定了八眉猪等138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其中地方猪种有38个。2008年7月7日,农业部发布第1058号公告,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名单,其中地方猪品种资源保种场有35个,保护区3个。利用地方猪种为母本生产的“土二元”、“土三元”肉猪,由于能大量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和青粗料,降低了饲养成本,在经济上同样能得到较好的收益。在低碳养猪业中可发挥很好的作用。根据广东省顺德海联畜牧水产养殖场的经验,每头土杂猪,用酒糟(麸皮、米糠、豆渣、少量玉米和豆粕)等粗料饲养,每kg

  8.6元(洋三元为11元),猪价为12.2-13元,(洋三元为13-14元),每头猪利润为150元左右。在猪价低迷时,土杂猪效益更好。3)在病死猪的处理上,可建立集中处理的病死畜禽化制厂,充分的利用这一资源

  我国各地每年都有许多病死畜禽。过去都是各场自己销毁或深埋,要花费很多资金。最近我去台湾考察,发现台湾在这方面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即建立集中处理的病死畜禽化制厂。既可保证病死畜禽的安全处理,又可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在台湾云林县有一个“金海龙生物科技公司”化制厂,它的任务就是集中烧毁病死畜禽。总投资约1000

  5个工人,另有150辆专门运送死畜禽的运输车,按指定线路到各场去收集,由GBS监控,不允许随便行驶。运来的病死畜禽,采用高压蒸汽杀菌,分离出油脂和肉骨粉。该厂8h可处理80t死猪,日产14.4t肉骨粉,年产4320t肉骨粉。肉骨粉含蛋白50%,可替代鱼粉,价格是鱼粉的50%。如处理病禽,8h可处理60t禽羽原料,日产20t羽毛粉,年产6000t羽毛粉;同时可年产油脂288t。合格的油脂可作饲料,不合格的作工业用油。像这类化制厂在全台湾有7所,原则是一县一所。在体制上由农业委员会领导,在经济上是企业运作,独立核算。工厂通过出售肉骨粉和油脂等作为收入,运输车向猪场和工厂收费,再由农业委员会和环保所等部门补助,在经济上达到平衡,但对病死畜禽资源又作了充分的利用。4)在养猪产业化上,要更多地考虑农民的分配利益

  世界农业现代化的普遍规律表明,要使农业适应市场之间的竞争,必需实行农业产业一体化,把产前、产中、产后的有关产业联合起来,减少产前、产中、产后行业间的竞争与内耗,提高产中、产后的比重,才能使农业产生更大的效益,从而使农民致富。

  +农协”形式,这里产业集团和农协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农民仅享受参加农协带来的好处,但并不一定能得到养猪业产业链延伸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由于国家许多优惠政策都到不了农民手中,目前多数“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方式,不能使农民真正的富起来。在“公司+

  1头肉猪的利润在60-100元左右,效益好时在120元以上。公司与农民“共赢”,集团也不断壮大。但在这种合作中,农民还不是公司的真正主人。要使这种分配更加合理,只有让农民在集团中享有一定的股份。我们在2009

  +农户”的形式组建“产业集团式养猪合作社”,在这种合作社中,通过赋予农民一定的企业股权,保证农民合理的分配,使农户享受国家扶持政策,促进农民致富增收。5)在疾病控制上,需要调正技术路线年来,由于我国生猪大量无序的流通和不断地进口种猪,使许多传染病,特别是危害很大病毒性疾病在全国流行。

  年在全国暴发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引起大批猪死亡,猪价上升,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

  “健康养殖和对主要传染病的控制”是我们关心的热点。减少仔猪死亡就是最好的减少排放。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研究,每生产1kg肉类,就会排放出36.4kg的二氧化碳。少死亡1头

  的肉猪(按产肉20kg计),就可少排放72kg的二氧化碳。在过去的10年中,政府采用“依靠疫苗,不断研制新疫苗,在全国强制免疫,设立检疫站”的路线。经过实践,国家虽然花了大量资金,但效果并不理想,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因为在带毒活猪大量无序流动的情况下,病毒也在随带毒活猪流动,不同毒株间发生杂交和变异,产生了新的毒株,原有的疫苗对不上号,而新疫苗的研制又要有较长的时间,永远赶不上病毒的变化。而所谓各地的“检疫站”,对带毒活猪来说,无法检验,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家都认为,需要采用另一种技术路线,即“切断传染原,减少带毒活猪流动,防止病毒变异,再结合疫苗控制”的路线。采用“减少或禁止生猪(包括健康猪和带毒活猪)流动,提倡就近屠宰,集中屠宰,把冷却肉运到大、中城市”的方法。这样做,能够大大减少带毒活猪的流动,切断传染原,因为病毒离开活猪,在猪肉中是很难生存的;同时也减少了不同病毒株间的杂交与变异。在此基础上,再分地区,用对号的疫苗,一个猪场、一个猪场地净化,才有希望建立健康的猪群。这个路线

  6亿头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肉猪都不在商务部定点屠宰所控制的范围。由于未实行“就近屠宰”,形成生猪远距离大流通,健康猪和“带毒猪”一起流动,致使我国猪主要传染病不能得到一定效果控制。由于体制的原因,定点屠宰场属商务部管,生猪检疫则属农业部管。因而要解决这一个问题的难度较大,但并不是不可解决。只要国务院统一协调,认识统一,问题是能解决的。6)在饲料上,可以用青粗饲料替代部分精料大力推广青粗饲料替代部分精料(10%-20%)喂母猪和育肥猪应是发展低碳养猪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可降低饲养成本,又可增加碳的吸收。青粗饲料在光合作用下,可以轻松又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由此减少碳的排放。

  在我国南方种植杂交狼尾草喂猪已被证明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杂交狼尾草一般每年亩产鲜草10-15t,含粗蛋白13.7%

  10-14次。日平均气温15℃时,开始生长,20-25℃时生长最快。有报道说,宁夏也可生长,6-10月生长,但产量较低。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王成章(2002)报道,饲粮中添加15%-20%紫花苜蓿草粉对肥育猪有利。在60d饲养期,平均日增重、采食量较对照组显著提升,料肉比明显降低;试验组较之对照组相比,其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均不同程度提高;各组的眼肌面积、肉色和大理石纹基本无变化,但添加苜蓿草粉后,却程度不同地降低了背膘厚、屠宰率和瘦肉率;添加苜蓿草粉后,提高了血液中生长激素(GH)

  1(IGF-1)含量,但明显降低了血糖和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7)在猪舍建筑上,少用钢材、水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保温,采用节能设计在猪舍建筑中少用水泥和钢材(水泥生产是制造业中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源),少用It水泥,就可平均少排放二氧化碳(C02)0.79t

  我国现在许多较大的猪场,设计的猪舍都是用的“民用建筑标准”,基础、墙体和屋顶都是可以抗8级地震、30年不倒的标准,不但设计费用高,而且浪费了许多建材,也多排了许多二氧化碳,绝对没这个必要。一般猪舍用10~15年,猪场也在10

  15年后换一个地方,这样更有助于疾病控制。现在有许多新的节能保温材料,如煤渣砖、石棉瓦等。在长江三角洲的我国中部地区,如采取了合理的猪舍设计(北走道,小单元,屋顶无动力通风,产房和保育舍采用仔猪保育箱,可自动调节的地热板等),在冬季可不再用煤炉在室内加温,会节省很多能源。据江西农科院谢金防等(2010)试验,对江西南康市畜牧良种场92d观察记录,每头母猪每天只要用0.88度电,而一般的规模化万头猪场,仔猪保育用红外灯保暖,每头哺母每天开灯15h,耗电就达2.25

  8)在粪污处理上,要走生态养殖的道路对中大型养猪场的粪污处理是规模化养殖的另一个关键点。一个有600头母猪、年出栏万头肉猪的场,年排出的粪约2300t,每天约6.3t

  对粪污的处理,经过10年的实践,已有多种方法。一是水冲粪法,用漏缝地板、高压水枪把粪污一起冲到排污沟、贮污池,(有的用干、湿分离)再往外排放。这是外国许多猪场的处理方法,也是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效学习外国规模化养猪时所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用水量大,污水难处理,臭味也大,对空气污染大,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二是干清粪法,把粪用工具单独清扫,运至有机肥厂,加工成有机肥。污水则通过“厌氧”和,“好氧”处理,然后用于灌溉。三是把粪污水一起送到污水池,用来生产沼气和沼气发电,但沼渣难以处理,北方在冬季又不易产生沼气。四是在南方和我国中部地区,把污水用泵送到丘陵山坡,由果树、山坡野草自然消纳,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五是用“发酵床”处理,粪污排在“发酵床的垫料”中,可以大幅度减少猪舍的用水量。这种方法目前各地正在试验推广中,在北方和中部地区效果较好,特别是对保育仔猪,在原料、管理上虽有一些小问题,但总的发展是好的。在粪污处理中要有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无论何种方法,处理粪污有机物的最终途径是在土壤中由相应的微生物对它分解和消化。这是大自然生态循环的必然道路。但土壤对有机物的消纳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不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饲养无限多的猪。养猪的数量要有所节制。据我国土肥学家的研究,每亩农用地每年至少可消纳1

  3t有机肥料。丹麦的可持续发展经验是,每公顷(15亩)农地养猪9头为最佳承载率。

  采用“中等规模、多点分散”的养猪模式,则可把粪污分散处理,直接到田,能节约很多投资。目前,有的地区提倡在150亩农田中建一个小猪舍,养100头肉猪的方案,就地进行猪粪发酵,消纳猪粪,这是一个很好的农牧结合的方案。9)在资源再利用上,可科学利用城市泔水养猪

  泔水是每一个大、中城市的产物,多来自宾馆、餐厅、酒楼、单位食堂等。据报道,哈尔滨日产生活垃圾500余t,其中50%

  之多。泔水如排放到下水道,就会增加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负担。如作为资源回收作养猪饲料,则可创造很多财富。利用城市泔水这一资源的关键是规模化科学处理。由大的集团公司或政府资助的企业组织专门的城市泔水收集系统,及时运至远郊的加工厂统一处理,是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如依日本经验,每头肉猪每日喂

  7kg泔水,一个日产泔水500t的城市每天可喂肉猪7万多头,一年四批可出售肉猪28万多头,产值近2亿元。在科学利用城市泔水养猪时,要纠正某些错误概念。城市泔水不是垃圾;城市泔水假如没有及时、规模化处理,就会变为垃圾;用城市泔水喂猪,并不是人吃泔水。过去,我国许多城市的泔水或者是被部分城郊养猪者“包干”,运到城郊结合部去养猪,或者是排人下水道与垃圾箱作为垃圾的一部分交给环卫部门去处理,而环卫部门的垃圾堆放场则成为“垃圾猪”放牧的“好地方”,引起了许多群众的不满和误解。最近有报道,北京嘉博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用高温生物发酵技术将泔水通过高温耗氧发酵生化处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变成木屑状产物,1t泔水变为0.47t产出物,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