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生物多样性忧思录》第三集:挽救单一化
产品中心

《生物多样性忧思录》第三集:挽救单一化

2024-04-03 产品中心
产品介绍

  人类持续发展不但要开发更多的生物资源,而且一定要尽快把现有生物资源种类从单一化趋势中挽救出来,它仍然需要从生物多样性中找出路:

  “我们还能不能人工再找到一种野生植物,和小麦杂交一下,那么使它的生产能力和品质得到更大的改善呢?

  偃麦草有很好的特性,这个除了穗子长之外,抗病能力特别强。那么我们现在想通过杂交把偃麦草的一些好的特性转移到普通小麦里面来。经过差不多二十多年的努力呢,我们终于实现了这个目标。

  这些品种呢,它具有我们生产上需要的一些优良特性,比如说它的植株比较矮,矮秆以后它就抗倒伏了;同时它的叶子是直立的,这样利用光能就好了。

  它可以抗多种病害,像小麦的主要病害都可以是抵抗的,这样它就有比较高的产量,而且品质好,蛋白质含量呢可以到17%,甚至最高到18%。它能做成很好的面包,也可以拉很长的面,也可以做很好的馒头,可完全代替进口的小麦。”

  “我们的野生豆子呢,在世界上占有资源极其丰富,这是我们的国宝,独一无二。野生大豆它主要是高蛋白,再有一个就是它的抗不良环境、抗逆性比较强,有一些特殊的基因,还有它一个能益性状特别突出的特点是多花多荚特性,它的繁殖力很高。

  我们从河南的野生大豆和西藏的栽培大豆进行杂交,再经过三交,我们选育出了现在这个栽培大豆。这个品种呢,抗旱性、耐盐性都比较好,这个蛋白含量比较高,达到44%,百粒重呢达到了30克,所以它大粒。在生产上呢,现在我们经过区试呢,表现比较突出。

  野生豆的生态环境呢,变得极其恶化,分布面积也大量减少。所以说我们尽量呢,每年都要出去进行收集,这个收集工作可以说就是抢救工作,来挽救这些资源。”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牲畜,中国占世界牦牛总量的90%,长期饲养的牦牛同样有品质退化问题:

  “家牦牛体格比较小,产肉性能低,产奶低,繁活率低,受胎率低,产毛低。牦牛这个资源呢退化,经济效益十分低下。

  野牦牛这个抗疾病和抗寒能力呀比咱们家牦牛要强,因为它是野生的呢。我们厂1993年发生了一次比较大的雪灾,当时呢在我们的畜牧三大队有一部分是家牦牛,那么有一部分呢是我们繁育出来的1/2的含野性的野性牦牛,家牦牛呢我们损亡呢达到了50%,基本上呢一群牛一半就死亡了,而我们的野性牦牛呢损亡只有百分之十几。

  它的产肉性能、活重、净肉、以及骨肉比都比家牦牛呢有所提高。为遏制这个牦牛这个资源呢退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基因工程大大改变了杂交育种的传统方式,不但加快了改良品种的进程,而且扩展了新的可能性:

  “传统育种技术中,你几乎将每一样东西,将一棵植物的近一半的物质与另一植物近一半的物质相混合。生物技术要精确得多。你的对象是DNA的一小条精确的片断,只要你想要的DNA被加入到植物中,这是遗传工程的精妙之处。”

  “我们所使用的基因是已经被创造出来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就像去发现一个新的小麦种,一个新的玉米种,就连我们从细菌中取得的基因也是一种来源于自然的基因。”

  “我们从自然界给予我们的开始,就是说,我们从生物多样性开始,我们收集样品,种植样品,分解样品,然后检验测试它们的基因,或基因的组成部分,像蛋白化合物。如果我们得知某些有用的东西,我们就用生物技术的方法来应用这些基因,使它们数量更多也更好地为人类所用。”

  “一个棉花的育种者,只能从另一种棉花植株里取得基因,而对我们,我们大家可以从细菌、其他植物和另外的地方取得基因,然后把这种基因植入棉花,棉花的种植者就可通过这些基因的特性了。因此我们大幅度提升了育种者在引入新的特性时的多样性与可能性。”

  “我们中国的猪种对世界上的猪种的影响至少有三次,最早的第一次是在古罗马的时候,当时罗马帝国从我们中国引进了中国的猪种,与他们当地的猪种进行杂交而引进了罗马猪,而罗马猪对以后欧洲国家的猪种的影响是很大的,第二次是在十八世纪,我们中国当时是清朝,就从我们中国的华南引进了华南猪种,与英国的当地猪种杂交,大约克夏猪的里面至少有50%左右是有我们的血统在里面。第三次对世界猪种影响比较大的是在最近的20年左右的时间。

  法国人把我们中国的太湖猪和他们当地的猪种杂交,发现我们中国的太湖猪繁殖性能确实很高,他们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我们中国的太湖猪可以把他们法国猪种的改良工作推进20年。美国,在1989年左右,用4000美元一头的价格在中国买了100多头太湖猪,来改良他们的猪种。

  太湖猪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产仔数比较多,一般成年的太湖母猪一窝产仔数可以在16到17头,最多的可以生到42头。

  在长江的太湖地区不仅猪的产仔数多,而且乌羊它的产羔率也比较多,太湖鹅它的产仔率也比较高,太湖鸡它的繁殖性能也很好,甚至现在太湖地区的人口也比较密的,从这一些因素来看,太湖地区它的繁殖性能那么高,看来环境是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养猪历史至少在7000年以上,地方猪种有100多。在东北我们有一个名猪,它以抗寒性能好而著称,可以在零下二十几度甚至在三十度的时候它照样正常能够产仔繁殖;在浙江有种金华猪,以金华火腿著称;在这个贵州、广西那一带有一种叫做香猪,它可当作烤乳猪的原料猪,它可当作实验动物;在西藏我们有一种藏猪,这种藏猪在海拔3500公尺以上它照样能够生存、产仔,而其他的猪种是不可能在这么高的海拔上生存的;在海南岛的五指山还有一种五指山猪,它里面抗病性能力特别好,它的血液里边的白血球的数量特别多。

  我国的地方猪种是我们的祖国的宝贵的财富,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培育的结果,但是现在它们的数量已经慢慢的变少,说明我们的生物的多样性已经慢慢的变少,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一旦这一些地方品种消失的话我们再要去培育它们,重新造一个它们就不可能的事,所以从这个方面上,我们一定要要保住我们家畜品种的多样性,如果失去了这些宝贵的财富,这些品种,可能对我们的子孙后代都是一个很大的一个遗憾。”

  中国的面积与美国、欧洲差不多。但中国的物种资源从总体上比美国、欧洲都多。除了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因素外,中国的物种资源还没有受到工业化带来的更大破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越是发达国家,生物品系越少,需要跑到发展中国家寻找多样性,寻找他们持续发展的基础,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发展中国家走同样的道路,当我们发达的时候,我们到哪里寻找丰富多样的生物,到哪里寻找持续发展的基础呢?

  (注:此系列专题片是2000年完成,在此文使用的图片是网络图片,非影片或作者本人拍摄。作者有空闲时间后,将会把该片视频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