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中粮视点】生猪产业基本面研究

【中粮视点】生猪产业基本面研究

产品介绍

  近日中国证监会已正式批复大商所的生猪期货立项申请。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畜牧品种和国内最大的农业品种,生猪期货的上市将为国内生猪养殖公司可以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助力国内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深入梳理生猪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的新趋势,如饲料、种猪、养殖、消费,以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掌握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内生猪产业链分为猪饲料、种猪繁育、商品猪育肥、屠宰加工和流通环节。如下图:

  发展现状:国内猪饲料按料型分为配合料、浓缩料和预混料,按饲喂阶段分为教槽料、保育料和中大猪育肥料。2017年猪饲料产量约9250万吨,top10企业市场占有率约40%,行业毛利率约10%,不同饲料产品毛利率有所区别。如图所示:

  未来趋势:一般来说,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就是饲料产业的春天。但是目前即使养猪业欣欣向荣,大型饲料厂的日子也不好过。国内动物营养和配方技术已成熟并透明化,饲料环节进入门槛和壁垒进一步拉低,同时随着大猪场自供料比例上升,商品饲料市场空间逐步压缩。当然一些关键料型如母猪料、教保料还是有发展空间,但毕竟需求量占总饲料比重偏低。因此传统饲料行业不得不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下游生猪养殖成为多数饲料企业的选择,这2年养猪行业高盈利和小散户退出的形势更是坚定了这种选择。

  正邦科技就是饲料企业养猪的典型代表,出栏规模位居行业第四。公司经营业务仍以饲料为主,营收占比约75%,生猪养殖营收占比约20%。

  公司生猪养殖始于规模化的自繁自养场,2017年大力推进“公司+农户”模式,养猪业务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出栏量增量大多数来源于于2015年和2016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新增的130多万头产能。2017年公司出栏生猪342万头,同比增长51.4%,2015~2017年复合增速47.2%;2017年公司肉猪生产完全成本为13.4元/千克,毛利率约20%;2017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固定资产分别达到31.5亿元和124亿元,比2015年增长309%和16%。

  我国商品代肉猪以三元为主,外三元占比约90%;国内曾祖代种猪仍需向国外进口,全球一半以上的生猪在国内饲养,但国内大型养殖企业还未能完全构建先进、系统的育种繁育体系。

  种猪市场规模并不大:2016年36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测算,35%更新率(自然+淘汰),每年共需能繁母猪1260万头,市场规模约220~260亿元;

  主要玩家:行业集中度较低,天兆猪业、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目前已具备一定选育能力,未来将更具竞争优势。

  2014年以前中国生猪养殖主旋律是以量增为主,历经3轮猪周期,国内母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平稳增长,分别达到5000万头和7.35亿头的高峰。2015~2016年连续2年下降,下降的原因是前期产能过剩,猪价低迷致行业亏损,小散户大量退出;连续下降并难以恢复的原因是环保趋严,落后产能退出,补栏节奏放缓。

  我们认为2014年后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告别“量增时代”,进入“规模化加速和存量整合”阶段。核心观点:1.猪肉消费已趋饱和,未来甚至小幅下降;2.养殖结构优化,母猪生产效率和头均产肉率提升,母猪产能或将一直处在低位。

  2015年5月以来行业启动加速整合期,前期大量亏损产能退出至产能缺口拉大,叠加环保高压提升进入门槛,猪价快速进入上升通道并长时间高位区间震荡,大企业加速布局生猪养殖项目,与养殖有关的种猪、饲料、动保、设备等行业加速成长,养猪行业的标准化与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

  在此轮规模化浪潮中,公司凭借成熟的发展模式、成本控制优势和融资渠道优势,产能迅速扩张,业绩增长非常强劲。2017年公司出栏生猪724万头,同比增长133%,2015~2017年复合增速约90%,远远超出前期规模增速。2017年公司肉猪生产完全仅为12元/千克,毛利率为31%,高于行业中等水准。2017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固定资产分别达到12.5亿元和90.8亿元,同比增长28%和40%,比2015年增长200%和205%。

  作为养猪第一大股,公司凭借成熟的商业模式和高效的管理能力,带动农户合作养殖,优秀的供应链运营能力奠定了紧密型“公司+农户”的持续发展能力。公司轻资产的发展模式,在批地、环保和扩张方面独具优势,同时积极相应国家产业扶贫,生猪养殖规模加速成长。2017年公司出栏肉猪1904万头,同比增长11.2%;2017年公司肉猪生产完全成本为12.5元/千克,毛利率为22.1%,高于行业中等水准;2017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固定资产分别达到31.5亿元和124亿元,比2015年增长24%和32%。

  横向对比全球,中国的猪肉人均消费处于全球高位,上升空间极为有限。同时回顾过去16年国内肉类消费数据,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猪肉家庭消费占比小幅下滑,其他肉类上升。未来国内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消费和户外消费增多,也会影响猪肉消费量,因为餐饮类消费中牛羊肉、鸡肉和水产类动物蛋白消费量均要多于猪肉。

  通过分析以往猪周期波动逻辑,显而易见猪价波动的直接原因是补栏数量的变化,然后通过生猪生长周期传导到市场,影响猪价走势变化。过去由于散养比例比较高,农户补栏节奏无序,造成猪价走势呈现4年一周期的规律,上升1.5年,平稳1年,下降1.5年。

  未来环保趋严和规模化进程加速将逐步改变无序补栏的现象,猪周期大概率弱化,周期性大涨大跌难以发生,取而代之的是长时间的区间震荡以及小幅度的趋势行情,震荡幅度明显小于过去。

  猪价走势的框架找出来后,我们接着寻找猪价震荡中枢。2018~2020年大企业主导的整合与转型升级将持续进行,集约化的节奏或将加快,先进产能持续置换落后及禁养区产能。我们大家都认为,母猪存栏将在3500左右的低位震荡,但叠加生产效率提升,猪肉供给能力基本充足,波动幅度不大。

  (中粮期货 李楠 投资咨询资格证号:Z0012347)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